DOS串口编程:深入理解串行通信与RS-232接口

需积分: 17 4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176KB PDF 举报
DOS串口编程是一种古老但仍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使用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相较于并行通信,其优势在于减少了所需的线路数量,提高了传输距离,并且支持长距离和低速率的通信。串行通信的核心原理是将CPU提供的8位数据通过并行入串行出的移位寄存器逐位转换和发送,同时接收端也有相应的串行入并行出移位寄存器来处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最终打包成完整的字节。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由0和1组成,以字符形式传输,字符位数可变,从5位到8位不等,加上起始位、终止位和可选的效验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效验方式可以设定为奇效验、偶效验或无校验,以增加错误检测能力。 数据传输速率用bps(比特每秒)衡量,而波特率则是另一个表示信号传输频率的术语,它定义的是每秒传输的离散信号数量,与bps并不完全相同。在实践中,常用的波特率如9600bps被认为是传输稳定的,不过早期的标准如RS-232接口(最初发布于1960年的EIA RS-232)在个人计算机上广泛应用,用于短距离的远程数据通信,比如连接打印机、鼠标、键盘等外设。 RS-232接口通常采用9针设计,包括数据接收(RXD)、数据发送(TXD)、数据终端就绪(DTR)、数据设备就绪(DSR)、请求发送(RTS)、清除发送(CTS)、响铃指示(RI)等信号线。这些引脚在通信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DTR和DSR用来指示设备状态,RTS和CTS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而CD、RI等则用于检测通信质量。 在DOS环境下进行串口编程,开发者需要熟悉这些接口的工作原理,如何设置波特率、数据格式、校验方式,以及如何通过中断处理机制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此外,由于DOS时代的局限性,可能还需要考虑硬件兼容性和软件驱动的问题。尽管现在许多场景已经转向更先进的通信技术,DOS串口编程的知识仍然在某些复古项目或遗留系统维护中有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