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色彩权值与树形动态规划的立体匹配算法

1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1 收藏 6.3MB PDF 举报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立体匹配算法,主要解决了传统算法在非遮挡区域,尤其是弱纹理区域误匹配率高的问题。算法结合了色彩、梯度信息和Census变换来构建相似性测度函数,利用自适应十字交叉窗口进行代价计算,并通过色彩权值的代价聚集方式优化匹配过程。进一步,它引入了树形结构动态规划,替代赢者通吃策略,实现全局视差优化。最终,通过视差求精得到稠密视差图,提高了非遮挡区域匹配的准确性。在Middlebury测试平台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在4幅标准图像上的平均误匹配率仅为2.45%,并且在与其他10组图像的对比评估中表现出色。"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针对立体匹配问题的创新算法,其核心是结合多种信息源以提升匹配精度。首先,算法利用颜色、梯度和Census变换来构建一个全面的相似性测度,这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像素间的匹配程度,特别是在弱纹理区域。Census变换是一种鲁棒的局部特征描述子,能有效处理光照变化。 接着,算法采用了自适应十字交叉窗口,这个窗口大小会根据图像的距离和色彩信息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场景。自适应窗口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场景的变化,减少误匹配的可能性。 在匹配代价的计算中,文章提出了基于色彩权值的代价聚集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色彩信息在匹配中的作用,通过赋予不同色彩不同的权重,可以降低由于色彩相似性导致的误匹配。 最关键的是,算法将树形结构动态规划思想引入到视差计算中,替代传统的赢者通吃策略。动态规划允许对所有可能的视差进行全局优化,从而避免局部最优解,提高匹配的全局一致性。 最后,通过视差求精步骤,算法能够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匹配结果,生成稠密视差图,使得匹配更为准确且连续。 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Middlebury测试平台上取得了优秀的性能,非遮挡区域的误匹配率显著降低,仅为2.45%。此外,与其他10组图像的对比也证实了算法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提高非遮挡区域匹配准确率方面。 总结起来,本文提出的立体匹配算法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色彩信息、局部特征、自适应窗口和全局优化策略,显著提升了立体匹配的精度,尤其在处理非遮挡和弱纹理区域时表现突出,对于机器视觉领域的立体匹配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