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形状与边缘融合的非刚体图像配准算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988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一种基于隐含形状表示和边缘信息融合的非刚体图像配准技术,旨在解决有较大局部形变的图像配准问题。通过使用多分辨率网格和层次变换模型,该算法在确保精确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在配准过程中,图像的边缘信息被有效地融合,以确保变换的平滑性和一致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脑部MR、CT图像的配准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在图像处理领域,非刚体图像配准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找到一个适当的几何变换来对齐两幅或多幅图像,尤其在存在显著形变的情况下。这篇由廖秀秀和于慧敏等人撰写的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结合了隐含形状表示和边缘信息融合,以应对复杂的非刚体配准挑战。 隐含形状表示是一种有效的形状描述方法,它将图像的轮廓视为距离函数的零水平集,嵌入到高一维的距离变换空间中。这种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形状,且不受采样规则的影响,相比点云或其他形状表示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在全局配准阶段,论文利用互信息作为相似性度量,确保了配准的平移、旋转和尺度不变性,同时对齐了图像的外部轮廓。 接下来,为了处理局部变形,论文采用了基于B样条的多分辨率网格自由形式变形(FFD)模型。FFD模型允许在保持整体结构的同时,灵活地调整局部区域,从而达到较高的配准精度。多分辨率策略则有助于优化计算效率,避免在精细细节上过度计算。 在配准过程中,边缘信息的融合是另一个创新点。由于图像的边缘通常包含重要的结构信息,论文通过融合边缘信息来强调这些区域在配准中的重要性,确保了变换域的平滑性和一对一映射的保持。这种方法有助于防止配准过程中的失真,保持图像的连续性。 论文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在脑部MR和CT图像配准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些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诊断、手术规划、疗效评估以及动态过程的监测。通过这种方式,图像配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分析图像,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这篇论文提出的非刚体图像配准方法结合了隐含形状表示的灵活性和边缘信息的重要性,提供了一种既精确又高效的解决方案。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表明,这种方法有望在图像配准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