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ock TCP连接与关闭:主从架构解析

需积分: 7 1 下载量 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63KB DOCX 举报
"WinSock编程宝典是一份详细介绍如何使用Winsock进行TCP/IP通信的资料,涵盖了从基础的Winsock定义、系统环境设置到实际的Winsock应用程式设计。本书以Winsock1.1的46个API为蓝本,通过创建一个简单的TCP客户端/服务器程序来讲解网络应用设计。书中特别强调了服务器端使用非同步函数进行连接建立、关闭和数据传输,而客户端则采用阻塞模式。" 在WinSock编程中,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是基础且关键的部分。以下是详细的步骤: 1. **创建Socket**:首先,服务器端需要通过调用`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这相当于电信局设立一个电话总机。这个套接字是通信的基础,用于后续的绑定和监听操作。 2. **绑定(Bind)**:接着,服务器端使用`bind()`函数将创建的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关联,就像电信局将104查号台的电话号码分配给总机。客户端也需要知道这个IP和端口信息,以便进行连接。 3. **监听(Listen)**:服务器端调用`listen()`函数进入监听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listen()`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指定连接请求队列的最大长度,通常设置为1到5,表示最多可以有这些个未完成的连接请求等待处理,类似于电话线路的繁忙情况。 4. **连接(Connect)**:客户端使用`socket()`创建自己的套接字后,调用`connect()`函数尝试与服务器端的指定端口建立TCP连接,类似于用户拨打104查号台。如果服务器端的等待队列已满或者服务器未监听,连接请求会被拒绝。 5. **关闭(Close)**:当通信完成后,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端,都可以调用`close()`函数关闭套接字,结束TCP连接。这相当于挂断电话。 除了上述的基本步骤,WinSock编程还涉及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例如`send()`和`recv()`函数,以及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在非阻塞模式下,服务器通常会使用`select()`或`WSAAsyncSelect()`等函数来处理多个并发的连接请求,而客户端则可能需要处理连接超时、重试等策略。 在实际的WinSock应用开发中,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操作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网络通信的核心流程。同时,理解Winsock API的工作原理和用法,能够帮助开发者解决各种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实现高效稳定的网络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