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表象在学习记忆中的优势与教学启示

0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387KB PDF 举报
心理表象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由卢宁艳、许跃进和王笃明三位学者合作撰写,他们的研究背景包括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改项目和浙江理工大学的心理学系实验教学中心。论文首先强调了视觉表象与视知觉加工在神经生理机制和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表象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记忆科学研究表明,心理表象在记忆编码、存储、巩固和提取等多个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记忆编码系统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表象作为一种有效的编码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整合新知识。记忆加工水平是指个体处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象有助于提升这个能力,使复杂的概念和事实变得易于理解。 记忆容量,即大脑能存储和保持信息的数量,也被认为与心理表象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和利用心理表象,学生能够扩大记忆容量,更好地保留和回忆关键信息。信息提取线索,即寻找和利用与记忆相关联的线索,表象可以作为强大的辅助工具,提高检索效率。 此外,论文还特别关注内隐记忆,这是一种无意识或自动化的过程,表象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的技能或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表象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形成深层次、持久的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文章的结论部分提供了关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构建心理表象来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利用多媒体和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以及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内隐记忆,促进知识的长期保留。 心理表象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为教学策略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理解和运用心理表象,教师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