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取代苯乙基)-哌嗪-6-氟喹诺酮类抗菌活性的2D-QSAR研究分析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265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7-(N-取代苯乙基)-哌嗪-6-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2D-定量构效关系(2D-QSAR)研究,旨在探讨此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作者包括陈石、何华和张志强,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通过分子力学MM+和量子力学PM3方法计算了一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参数,然后结合活性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构效关系方程式,以揭示影响抗菌活性的关键因素。研究中涉及的抗菌活性评价基于对四种不同菌株的测试,包括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论文提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强调了7位取代对于药物活性的重要性,并引用了Alireza等人先前的工作。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数据来源于文献。计算方法部分提到使用了hyperchem7.5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和计算。"
在这篇首发论文中,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是7-(N-取代苯乙基)-哌嗪-6-氟喹诺酮类化合物,这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效果。通过对这类化合物的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计算,他们试图理解分子结构如何影响其抗菌活性。2D-QSAR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预测分子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它在这里被用来建立构效模型,帮助识别影响抗菌活性的关键结构特征。
论文中,研究者选取了24个物理化学和电子结构参数作为变量,这些参数可能影响抗菌活性,如分子的电荷分布、极化性、体积、表面面积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处理,他们得到了与抗菌活性高度相关的构效关系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可以为设计新的、更有效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抗菌活性用log(1/MIC)来表示,MIC是指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选择负对数值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剂量与效应的线性关系,同时降低实验误差,使数据分析更为可靠。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应的抗菌活性数据来源于先前的研究文献。
这篇论文通过2D-QSAR方法深入探究了7-(N-取代苯乙基)-哌嗪-6-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开发出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
2021-08-18 上传
2021-08-18 上传
2021-09-16 上传
2021-09-16 上传
2021-09-18 上传
weixin_38654220
- 粉丝: 10
- 资源: 931
最新资源
- C语言数组操作:高度检查器编程实践
- 基于Swift开发的嘉定单车LBS iOS应用项目解析
- 钗头凤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分析报告
- 分布式数据库特训营全套教程资料
- JavaScript开发者Robert Bindar的博客平台
- MATLAB投影寻踪代码教程及文件解压缩指南
- HTML5拖放实现的RPSLS游戏教程
- HT://Dig引擎接口,Ampoliros开源模块应用
- 全面探测服务器性能与PHP环境的iprober PHP探针v0.024
- 新版提醒应用v2:基于MongoDB的数据存储
- 《我的世界》东方大陆1.12.2材质包深度体验
- Hypercore Promisifier: JavaScript中的回调转换为Promise包装器
- 探索开源项目Artifice:Slyme脚本与技巧游戏
- Matlab机器人学习代码解析与笔记分享
- 查尔默斯大学计算物理作业HP2解析
- GitHub问题管理新工具:GIRA-crx插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