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置位/复位触发器的VHDL实现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96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异步置位/复位触发器的概念以及其VHDL代码实现,并提及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基本知识,包括PLD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以及应用。 异步置位/复位触发器是一种数字逻辑电路,它允许在时钟信号之外通过独立的置位(Set)和复位(Reset)信号来改变输出状态。在给定的VHDL代码中,描述了一个具有异步置位和复位功能的D触发器。D触发器是一种基本的边沿触发器,它的输出Q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通常)更新为输入D的值。在异步置位/复位版本中,如果置位信号set为低电平('0')且复位信号reset为高电平('1'),触发器会被置位,输出Q变为高电平('1'),非Q(qb)变为低电平。相反,如果set为高电平且reset为低电平,触发器被复位,输出Q变为低电平,非Q变为高电平。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如果set和reset都处于无效状态(即,它们都在各自的非激活状态),D触发器将根据输入D的值更新Q和非Q。 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是数字电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它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定制逻辑功能。PLD的发展经历了从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到PLA(可编程逻辑阵列),再到PAL(通用阵列逻辑)和GAL(可编程阵列逻辑)的过程,最终演变为更复杂的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一种可以现场编程的复杂逻辑器件,其内部结构由大量的可配置逻辑块和互连资源组成,用户可以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设计逻辑功能并烧录到FPGA中,实现灵活且高效的逻辑设计。 PLD的结构通常包含可编程的与阵列和或阵列,使得输出可以是输入变量的任意布尔函数组合。与阵列负责实现逻辑与操作,而或阵列则处理逻辑或操作。在某些PLD中,还引入了可编程连接技术,以提供更灵活的逻辑连接,使得用户可以创建复杂的逻辑结构。 通过这些可编程逻辑器件,工程师可以在不依赖于特定的固定逻辑门电路的情况下,设计和实现各种数字逻辑系统。这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和效率,使得电子设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进步。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进一步简化了设计流程,使得设计师能够以文本形式描述逻辑行为,然后由编译器自动转换为适合目标PLD的配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