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聚类分析:特征选择与类间距离准则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3.76MB PPT 举报
在第二章《聚类分析》中,加权类间距离准则是聚类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衡量两个或多个类别之间的差异程度。在处理两类或多类问题时,类间距离的计算通常涉及到各类间的总体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取平均或总和。公式(2-3-26)和(2-3-27)具体阐述了这种计算方法,它们可能是基于特定的数据分布或权重分配来确定类间距离的。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或簇。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步骤包括: 1. 模式相似性测度:这是评估样本之间相似性的基础,常见的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以及更复杂的度量如余弦相似度、Jaccard相似度等。 2. 类的定义与类间距离:明确类别边界,类间距离不仅依赖于样本本身的属性,也可能受到特征选择的影响。理想的类间距离应该能显著区分不同的类别,而类内样本间的距离尽可能小。 3. 特征量的类型:在实际应用中,特征可以分为物理量(如大小、速度)、次序量(如等级、技能)和名义量(如类别标签)。选择合适的特征对聚类效果至关重要,不恰当的特征选取可能导致分类无效,比如过多或过少的特征都可能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方法有效性:聚类方法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所选算法和特征点的分布情况。如果特征选取不当,分类可能出现混乱,例如,特征不足可能导致混淆,过多则可能导致复杂度过高,分析变得困难。 5. 实例分析:例如,关于动物的分类问题,不同的特征(如生物类别、形态特征)将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例如,如果按照生物分类(哺乳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等),则羊、狗、猫可能被归为一类;而如果按形态特征(水生与陆生、有鳞与无鳞),则会有明显的区别。 总结来说,加权类间距离准则在聚类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相似性度量和匹配的算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类别划分,确保聚类结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策略,以适应具体问题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