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陈意云第二版课后答案与解析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8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0
收藏 606KB PPT 举报
"《编译原理》(陈意云)第二版答案,包含了课后习题解答和部分知识解析,适合学习和参考,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各个环节,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运行时刻环境、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生成等核心概念。"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指令。陈意云教授的教材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而提供的答案和解析则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1. 基本知识:在编译原理中,了解文法的基本构成至关重要。文法由终结符号(如括号、逗号、字母a)、非终结符号(如L、S)和开始符号(如S)以及产生式(如S→(L)|a)组成。这些元素共同定义了一种语言的结构。
2. 词法分析(也称扫描器或 tokenizer):词法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单元,称为标记(token)。例如,识别出括号、逗号和字母a作为终结符号。
3. 语法分析(也称解析器):此阶段的目标是根据文法规则解析标记流,构建抽象语法树(AST),如例子中的"(a,(a,a))"。分析树揭示了程序结构,便于后续处理。
4. 最左推导与最右推导:最左推导是从开始符号开始,始终替换最左边的非终结符号直至得到终结符号串的过程。最右推导则相反,从终结符号串开始,逐步替换为非终结符号直到开始符号。文法的二义性指的是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分析树,这通常会导致解析错误或不确定性。
5. 语法制导翻译:这一过程涉及使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规则来指导程序的转换,通常用于生成中间代码或优化。
6. 运行时刻环境:编译器不仅要生成目标代码,还要处理运行时环境,如变量的存储和寻址、函数调用和返回等。
7. 中间代码生成:编译器常将源代码转换为一种平台无关的中间语言,如三地址码或虚拟机指令,以便进行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8. 代码生成:最后阶段是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指令,确保生成的代码在目标系统上高效运行。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习题解答,读者不仅可以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未来从事软件开发、语言设计、编译器实现等领域的工作极其有益。
2013-03-29 上传
2011-12-11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59 浏览量
137 浏览量
2013-05-06 上传
2014-12-22 上传
2017-04-2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