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体系结构与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解析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13.13MB PDF 举报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详解" 本文主要探讨了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ARM体系结构及其编程模型,作者李曦来自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研究室。文章内容包括ARM的概述、历史、特征,以及对调试的支持。此外,还介绍了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特点和局限性。 ARM体系结构概览部分,讲解了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一般构造,ARM的历史发展,以及ARM架构的关键特性。ARM片上总线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作为重要的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各种片上组件。ARM对调试的支持则涉及到了开发和故障排查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和技术。 ARM编程模型深入阐述了ARM微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其可以在的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式。ARM的存储器模式描述了如何访问和处理内存,而操作模式则涵盖了不同的处理器操作状态,如用户模式、系统模式等。ARM的寄存器组织详细列出了各种寄存器的功能和使用,异常状态解释了处理器遇到错误或特殊事件时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提及了虚拟内存管理,这是在嵌入式系统中确保高效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的对比有助于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机设计思路。冯·诺依曼架构以其统一的存储器系统和相同的指令与数据宽度为特点,而哈佛架构则通过分开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以及独立的总线提供了并行处理的可能性。 讨论到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文章指出了其在存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为减少指令数量而设计的复杂指令,以及由此带来的编译优化优势。然而,CISC也存在缺点,如指令格式不固定、CPI(每条指令周期数)较高,这可能导致执行效率降低。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涉及对底层硬件架构的深入理解,包括ARM体系结构和编程模型,以及对冯·诺依曼和哈佛架构的熟悉,这些都是开发者进行高效、可靠代码编写的基础。同时,了解CISC的优缺点对于选择和优化处理器指令使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