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堆栈寻址与存储管理

需积分: 48 6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1.61MB PPT 举报
"堆栈寻址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在期末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堆栈是一种特殊的内存区域,遵循先进后出(FIFO)的原则,通常用于临时存储数据,例如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地址。在堆栈中,栈顶地址由SP(Stack Pointer)寄存器指出,它始终指向当前栈顶的位置。 当进行进栈操作时,新的数据会被存放在栈顶,然后SP向下(如果按字编址)或向低位地址(如果按字节编址)移动,以便为下一次进栈腾出空间。在16位存储字长的系统中,进栈可能涉及SP减1操作,而出栈则涉及SP加1。对于32位存储字长的系统,进栈可能涉及SP减4,而出栈则涉及SP加4。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每次存取的数据大小与系统的字长匹配。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理解计算机硬件基础的关键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如CPU、内存、外设等)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而硬件又可以细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包括主存和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定义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模式,其中存储程序的概念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指令序列。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它包含了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负责数据的计算,而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获取、解析和执行。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它们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以通过地址寻址访问。程序计数器(PC)用于存储当前要执行指令的地址,指令寄存器(IR)则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部分,它的基本组成包括存储体、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和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存储器的容量通常用字节数来衡量,例如1KB等于210字节,1GB等于230字节。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容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性能。常见的性能指标有机器字长(决定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运算速度(如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MI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等。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硬件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早期的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也带来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