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低分辨率定时器原理与实现详解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32MB PDF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Linux时间子系统中的低分辨率定时器原理及其实现,主要关注于早期版本中系统如何依赖于基于jiffies的计时机制,也就是所谓的"时间轮"。作者指出,由于早期内核不支持高精度定时器,低分辨率定时器的精度受限于系统的时钟周期,例如,如果内核配置的HZ值为1000,则定时器的精度仅为1毫秒。 文章首先介绍了定时器在Linux系统中的作用,即在指定的未来时刻触发预设事件。低分辨率定时器的使用方法涉及到了一个名为`timer_list`的结构,这个结构定义在`include/Linux/timer.h`文件中,它包含一个链表的入口(entry),用来组织多个定时器。尽管后来有了高分辨率定时器作为可选配置,但在某些情况下,低分辨率定时器仍然广泛使用,因为其在内核设计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作者接下来可能会详细讲解如何在内核编程中实际操作这些定时器,包括创建、启动和管理定时器,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函数和数据结构,比如`add_timer()`、`del_timer()`和`update定时器`等。此外,还会讨论定时器的调度策略,如它们如何在时间轮上分布,以及在高负载或低负载条件下,定时器调度的效率和优化。 文中还提到了版权声明,强调所有内容均为博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通过阅读这篇博客,读者可以了解到Linux时间子系统中低分辨率定时器的历史背景、关键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这对于理解Linux内核底层工作原理和技术开发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