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原理详解:静态定位方程与误差分析

需积分: 0 24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3.57MB PPT 举报
本课后作业主要围绕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展开,涉及静态单点定位、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整周跳变修复、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以及差分GPS定位等内容。以下是详细知识点解析: 1. **静态单点定位与伪距观测方程**: 在静态单点定位中,若观测时间间隔为15秒,由于一小时包含48个这样的间隔,因此可以构成48个伪距观测方程。每个观测方程基于两个卫星信号的时间差(伪距),通过公式计算出测站到卫星的距离。一个典型的伪距观测方程形式为: \[ \begin{align*} d_{ij} &= c \times (t_i - t_j) + \delta_i - \delta_j + \epsilon_i \\ \end{align*} \] 其中 \(d_{ij}\) 表示从接收机到第i颗卫星和第j颗卫星的伪距差,\(c\) 是光速,\(t_i\) 和 \(t_j\) 是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时间,\(\delta_i\) 和 \(\delta_j\) 是卫星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时间的偏差,\(\epsilon_i\) 是其他误差项。 2. **单差、双差和三差观测方程**: - 单差定位通过两颗卫星的伪距差计算测站位置,消除了卫星钟差的影响,但可能存在大气折射误差。观测方程简化版为:\(\Delta d = R \cdot \sin(\alpha) + \epsilon\) - 双差定位利用三颗卫星,通过一对卫星间的伪距差消除单差定位中的大气折射误差,得到更精确的位置估计:\( \Delta d_1 - \Delta d_2 = \epsilon_1 - \epsilon_2 \) - 三差定位进一步考虑了卫星钟差,通常用于高精度定位,利用三个卫星的组合:\( \Delta d_1 - \Delta d_2 + \Delta d_3 = \epsilon \),消除了大部分误差源。 3. **卫星空间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GPS定位精度受到卫星数量、分布均匀性、卫星仰角等因素影响。更多的卫星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定位,减少多路径效应。均匀分布的卫星有助于减少几何失准误差。低仰角卫星信号容易受到大气干扰,对定位精度影响较大。此外,周围建筑物或地形也可能影响信号到达时间(TDOA)测量,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4. **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 绝对定位是根据GPS卫星的信号直接解算测站的三维坐标,它依赖于卫星钟的准确性和信号传播模型。 - 相对定位则是通过与已知参考点进行比较,例如差分GPS(DGPS)或广域差分GPS(WAAS),通过减小系统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5. **差分GPS定位原理**: 差分GPS通过接收机接收多个基准站的信号,计算出信号传播误差,然后与自身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差分,抵消大部分误差。这显著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尤其在室内和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 6. **GPS政策与误差处理**: 美国的GPS政策影响着全球定位服务的可用性和精度。接收机需要处理各种误差,如卫星钟漂移、大气折射、多径效应,以及用户设备的接收机钟误差,这些都需要通过算法进行修正或补偿。 本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理解GPS测量原理,掌握不同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考虑误差来源与处理策略,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