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定点DSP ES51D16的可测性设计与实现

需积分: 5 1 下载量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2.46MB PDF 举报
"这篇硕士论文主要探讨了16位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ES51D16"的可测性设计,作者张琨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领域,导师杨松华指导下完成。论文关注点在于如何在系统级芯片(SoC)设计中实现有效的可测性设计,以降低测试成本,提高设计的测试效率。" 本文首先阐述了随着集成电路规模的扩大和设计周期的缩短,SoC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可测性设计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芯片测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具有决定性作用。作者针对"ES51D16"这款自主开发的面向商业市场的DSP芯片,深入研究了其结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整体测试控制体系。 在芯片级测试架构设计上,论文基于IEEE 1149.1标准的测试访问端口(TAP)控制逻辑,并进行了扩展,使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测试控制模块,并通过验证和综合确保其功能正确。同时,借鉴了IEEE 1500标准的思想,为不同模块选择了适合的可测性设计方案,并创新性地设计了扫描链挂接单元,采用了分层挂接方式,提升了测试的灵活性。 对于时序电路的测试难题,论文提出了全扫描和部分扫描的设计方法。在"ES51D16"的CPU模块中,实施了全扫描结构,利用Synopsys工具进行扫描插入和测试向量生成,兼顾了高故障覆盖率和电路的延迟及面积开销。 在嵌入式存储器核的测试方面,论文采用了内建自测试(BIST)的方法。通过对存储器常见故障模型和测试算法的分析,扩展和完善了March算法,针对SRAM和Flash的不同特性,分别提出了MarchB和MarchFT算法,能够有效覆盖大部分故障。此外,还详细研究了BIST实现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自测试控制器,并成功实现了应用于"ES51D16"芯片中的存储器核心的BIST硬件电路。 这项研究成功满足了"ES51D16"芯片的测试需求,确保了芯片的正常运行,也为系统级芯片的可测性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键词涵盖了可测性设计、系统芯片、全扫描、部分扫描和存储器内建自测试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