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串联双微环谐振腔全光开关:热非线性效应研究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3.86MB PDF 举报
"基于热非线性效应的硅基串联双微环谐振腔全光开关,该技术致力于实现易于集成、高消光比的全光开关。通过使用双微环谐振腔结构,半径为10 μm,研究表明这种设计能显著提升光开关的消光比。在实验中,利用离面耦合和面内单光注入技术,观察到最大陷波深度达到27 dB,并通过调整注入光功率,获得了最大20.2 dB的开关消光比和136.4 pm/mW的热非线性红移变化量。此外,通过面内双光注入技术,测量到开关时间为2.84 μs和3.04 μs。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为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光通信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详细探讨了硅基串联双微环谐振腔全光开关的设计与实现,这是一个旨在解决集成光学领域中的关键挑战——实现高效、高消光比的光开关。双微环谐振腔结构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能有效地改善光开关的性能。在理论分析中,证实了这种结构可以提升消光比,这是衡量光开关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部分,研究人员采用了离面耦合技术,这是一种便于实现高效耦合的方法,通过面内单光注入,成功地在串联双微环谐振腔的谐振波长处实现了27 dB的陷波深度,这意味着能够有效地分离信号光和背景光。进一步,通过调控注入光的功率,他们观察到了基于热非线性效应的最大消光比为20.2 dB,这表明在开关状态转换时,光强度的衰减非常明显。热非线性效应导致的红移变化量达到136.4 pm/mW,反映了温度变化对光谱位置的影响。
此外,利用面内双光注入技术,研究人员测得了开关操作的快速响应时间,分别是2.84 μs和3.04 μs,这表明该开关具有较快的开关速度,这对于实时光通信至关重要。对比面内单光注入的结果,证明了双光注入技术在控制开关性能方面的潜力。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证实了硅基串联双微环谐振腔全光开关设计的有效性,为高集成度光路由器和光调制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一工作不仅展示了全光开关在集成光学领域的进步,也为未来更高效、更小型化的光电子设备的研发铺平了道路。
2021-03-30 上传
2021-02-07 上传
2021-01-27 上传
2021-02-12 上传
2021-02-05 上传
2021-02-10 上传
2021-02-05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628926
- 粉丝: 2
- 资源: 942
最新资源
- Fisher Iris Setosa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及可视化- Matlab实现
- 深入理解JavaScript类与面向对象编程
- Argspect-0.0.1版本Python包发布与使用说明
- OpenNetAdmin v09.07.15 PHP项目源码下载
- 掌握Node.js: 构建高性能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
- Matlab矢量绘图工具:polarG函数使用详解
- 实现Vue.js中PDF文件的签名显示功能
- 开源项目PSPSolver:资源约束调度问题求解器库
- 探索vwru系统:大众的虚拟现实招聘平台
- 深入理解cJSON:案例与源文件解析
- 多边形扩展算法在MATLAB中的应用与实现
- 用React类组件创建迷你待办事项列表指南
- Python库setuptools-58.5.3助力高效开发
- fmfiles工具:在MATLAB中查找丢失文件并列出错误
- 老枪二级域名系统PHP源码简易版发布
- 探索DOSGUI开源库:C/C++图形界面开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