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述:外模式/模式映象与数据独立性

需积分: 21 0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293KB PPT 举报
"外模式/模式映象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保证数据逻辑独立性的关键机制。当数据库的内部结构(模式)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外模式/模式映象,可以保持外模式不变,使得应用程序无需修改就能继续正常工作。这种特性在数据管理和软件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降低了因数据结构变动而带来的维护成本。" 数据库系统概述中的内容描述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文件系统阶段到现代的数据库系统阶段。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独立的文件形式存在,导致数据冗余和共享性差。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强调数据的整体结构和多用户共享,减少了冗余,提高了数据一致性,并简化了系统的扩展。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是数据库技术的转折点,出现了如IDS(Integrated Data Store)和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这样的早期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分别基于网状和层次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提出,特别是在1970年Edgar Frank Codd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彻底改变了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这一时期,IBM的SystemR和INGRES等系统成为了关系数据库研究和发展的典范。 数据库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了数据管理效率的提升,还催生了数据模式的概念,比如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这些是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一部分。外模式是用户视图,模式是全局逻辑视图,内模式是物理存储视图。外模式/模式映象则连接了这两层,确保了即使在模式改变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方式(外模式)仍然保持稳定,从而实现了逻辑独立性。 总结来说,外模式/模式映象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保证了应用程序对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使得数据库管理员可以灵活地调整数据结构,而不会影响到依赖这些数据的应用程序。这一机制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数据管理和应用开发提供了稳定的接口,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