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巷道底板岩体变形与防治策略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32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深井巷道底板岩体的破坏机理及其变形过程,针对深井巷道底部常见问题——底鼓,提出了一种预防和控制策略。底鼓的形成往往与岩体的力学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其机理对于保障矿井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研究者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作为基础,计算了巷道底板岩层的抗弯刚度和压曲临界载荷。抗弯刚度反映了岩层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而压曲临界载荷则是指岩体在特定条件下开始失稳的极限负荷。通过分析不同底板裸露长度(即巷道开挖深度)和底板厚度条件下的压曲临界载荷曲线,研究人员可以预测在特定工况下可能发生岩体破坏的阈值,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止或减缓底鼓的发生。 接着,文章进一步应用滑移线场理论,这是一种描述岩石内部应力分布和变形行为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现场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研究者揭示了岩体在塑性区内的运移演化过程。塑性区是指岩体在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的区域。研究者通过对塑性区内岩体的运移路径分析,得出了岩体在压力作用下可能的移动轨迹,这对于理解和控制岩体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文章的关键点包括底鼓的防治、破坏机理的研究、岩体运移路径的确定以及抗弯刚度和临界载荷的计算。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提升深井巷道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还能为矿井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因底鼓引发的事故风险。 这篇研究深入探讨了深井巷道底板岩体的力学特性与变形过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数据分析,为深井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对于从事采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岩体力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来说,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