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迷惑式干扰效果评估与捕捉概率模型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1.69MB PDF 举报
"远程迷惑式干扰效果评估模型 (2011年) - 周国辉, 刘湘伟, 胡波" 本文主要探讨了远程迷惑式干扰的效果评估,这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对抗策略。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远程迷惑式干扰的机理,这是理解干扰效果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评估干扰效果至关重要。 1. **箔条云相似因子**:箔条云是由散布在空中的金属箔片组成的,它们能反射雷达信号,造成干扰。相似因子衡量的是箔条云在雷达探测中与真实目标的相似程度,越高则干扰效果越强。 2. **时间有效性因子**:干扰持续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其效果。时间有效性因子考虑了干扰能否在关键时段内持续产生作用,以阻止雷达对真实目标的识别。 3. **编队模拟逼真度因子**:在多目标环境中,如何使箔条云模拟的假目标看起来更像真实的编队,是提高干扰效果的关键。编队模拟逼真度因子衡量了这种模拟的逼真程度。 4. **雷达识别影响因子**:这个因子涉及雷达的识别能力,包括对箔条云和真实目标区分的能力。较高的雷达识别影响因子意味着干扰对雷达识别的挑战更大。 5. **战术选择影响因子**:干扰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干扰效果。这包括何时、何地、如何释放箔条,以及如何调整干扰的频率和强度等。 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箔条云数目的整合模型,旨在优化干扰策略。通过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在远程迷惑式干扰下,搜索雷达捕捉真实目标的概率。这一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干扰效果,并指导实际的电子战策略制定。 最后,作者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合理性验证,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这种方法论的提出,对于提升电子战中的干扰效能,降低敌方雷达系统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军事中的舰艇编队防空反导电子对抗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远程迷惑式干扰;干扰机理;干扰效果;捕捉概率 中图分类号:TP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486(2011)05-0098-05 此研究工作由周国辉(1982-),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舰艇编队防空反导电子对抗。其他合著者包括刘湘伟和胡波,他们共同对远程迷惑式干扰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