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详解:概念、技术与问题解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58KB PDF 举报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用于确保在多用户环境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章聚焦于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强调理解并发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掌握相关技术的必要性。"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多用户环境下,多个事务可能同时访问和修改相同的数据。如果不对这些并发操作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如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等问题。 1. **丢失修改**:当两个事务T1和T2同时读取并修改同一数据,T2的修改覆盖了T1的修改,导致T1的更新丢失。这可以通过采用封锁协议,如两段锁协议来防止,确保事务按顺序完成,避免一个事务的修改被另一个事务覆盖。 2.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在不同的时间读取同一数据,得到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其他事务在两次读取之间对数据进行了修改。不可重复读分为三种情况,包括读取到已删除的数据、读取到已插入的新数据以及读取到数据的值发生了变化。通过使用不同级别的锁定,如S锁(共享锁)和X锁(排他锁),可以防止不可重复读。 3. **读“脏”数据**:事务读取到了还未被提交的修改,如果这个修改最终被回滚,那么事务读到的数据就是无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引入事务的隔离级别,比如可重复读或串行化,确保事务在执行期间看不到其他未提交的更改。 封锁是并发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X锁(排他锁)和S锁(共享锁)。X锁允许事务独占数据,而S锁则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但不允许写入。封锁协议定义了事务如何请求和释放锁,以避免冲突。封锁粒度是指锁定数据的范围,可以是单个记录、页面、整个表甚至更广。多粒度封锁协议则允许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封锁,以提高并发性能。 两段锁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并发控制策略,它规定事务必须先获得所有需要的锁,然后在事务结束时(无论是正常结束还是异常结束)释放所有锁。这种协议保证了可串行化,即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等同于它们按照某种顺序逐个执行的结果,从而避免了不一致。然而,两段锁协议并不能完全防止死锁,死锁是两个或更多事务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形成的僵局。为了避免死锁,系统需要有检测和解除死锁的机制,如死锁检测算法和超时策略。 具有意向锁的多粒度封锁方法是进一步优化并发控制的方法,意向锁表明事务打算获取特定级别的锁,从而减少了锁定冲突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在大型数据库系统中尤为有用,因为它允许更高的并发度,同时保持数据一致性。 通过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上述概念,读者能够解决并发控制相关的问题,理解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以及两段锁协议在确保数据一致性、防止死锁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应结合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策略,以平衡系统的性能和数据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