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入门:静态局部变量解析
需积分: 34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5.99M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关于C语言的精简版课件,重点讲解了静态局部变量的特性,以及C语言的历史和发展。"
在C语言中,静态局部变量是一种特殊的变量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1. **存储类别**:静态局部变量属于静态存储类别,它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分配内存,这与自动变量(动态局部变量)不同,后者在栈上分配内存,函数调用结束后被自动释放。
2. **生命周期**:静态局部变量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存在,不会随着函数调用的结束而消失。这意味着每次函数被调用,静态局部变量都会保留上次调用时的值,而不是像自动变量那样重新初始化。
3. **初始化**:静态局部变量在编译时被赋予初始值,这个初始值只赋一次,之后每次调用函数时,变量的值会保持不变,除非在函数内部被显式改变。
C语言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 C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的贝尔实验室,由B语言发展而来。B语言是用于编写早期UNIX操作系统的,但其过于简单的特性促使D.M.Ritchie在1973年创造了C语言,以改进B语言的不足,并用于重写UNIX系统。
- 1978年,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出版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成为C语言的经典教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制定了ANSIC标准,进一步推动了C语言的标准化。
- ISO在1990年采纳了ANSIC作为ISOC标准(ISO 9899—1990),并在后续年份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 当前的C语言编译器大多基于ANSIC标准,但不同的编译器可能在语言功能和语法规则上有细微差异,因此学习者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的编译器特性。
理解静态局部变量和C语言的历史对于深入学习C语言编程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基础知识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管理内存,编写更高效和可靠的代码。同时,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其设计哲学和在现代软件工程中的地位。
2019 浏览量
1570 浏览量
842 浏览量
1121 浏览量
5217 浏览量
1762 浏览量
360 浏览量
1523 浏览量
786 浏览量

李禾子呀
- 粉丝: 28

最新资源
- VB打造WMP内核播放器,界面华丽支持联网
- 2009年VC开发的24位图像处理程序新功能介绍
- KMP算法实现详解:最长公共子串查找
- WeTogether系统:考勤与任务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 VB编程在测量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详解
- GitHub上HTML项目MattPearson96的首页解析
- VB编写的QQ挂机程序代码分享与学习
- Android手势锁屏实现与一键锁屏功能
- 短信猫短信平台集成与应用
- 51单片机串口通讯实现与Proteus仿真教程
- iPhone C#开发教程:源代码与控制页面转换
- STRUTS框架下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教程
- MATLAB下PID控制器的仿真设计与参数整定
- Kubernetes核心文件管理指南
- 实现VB完全透明窗体界面设计技巧
- 王艳萍《windows程序设计》第二版代码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