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实现Otsu二值化算法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0 11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6 收藏 1KB TXT 举报
"这篇介绍基于OpenCV实现的Otsu法(大津法)是用于图像分割中的自动阈值选择算法。" Otsu法,全称为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大津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二值化方法。在图像处理领域,Otsu算法被广泛用于自动确定最佳阈值,将图像分割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最大化背景与前景之间的类间方差(Inter-Class Variance)来找到最佳分割点,以减少错分的概率。 在OpenCV库中,`cvThresholdOtsu`函数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一算法。首先,我们遍历图像的每个像素,统计每个灰度级的像素数量,构建一个256级的直方图。然后,我们需要对直方图进行归一化,使其表示每个灰度级像素占总像素的比例。 接下来,我们计算图像的平均像素值(`avgValue`),并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0到255)。对于每个阈值,我们分别计算前景和背景的权值(`w`)以及它们的均值(`u`)。然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类间方差: \[ \sigma_{b}^{2} = \frac{w_{b} \cdot (\mu_{b}-\mu_{w})^2}{\mu_{w}} \] 其中,\( \mu_{b} \) 和 \( \mu_{w} \) 分别代表背景和前景的平均灰度值,\( w_{b} \) 是背景的权值。我们寻找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 一旦找到最大类间方差对应的阈值,我们就使用`cvThreshold`函数对原始图像进行阈值处理,将所有像素值大于阈值的部分设为255(白色),其余设为0(黑色),从而完成二值化。 这个过程有效地解决了手动选择阈值的困难,尤其适用于背景和前景对比度变化较大的图像。由于Otsu法不依赖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因此在各种场景下都有较好的表现。在实际应用中,通过OpenCV库的`cv::threshold`函数可以轻松地调用Otsu算法,实现自动阈值选择,简化了图像处理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