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55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07年由叶青、韩英仕和谢军发表在《辽宁工学院学报》上的,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探讨了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文章介绍了如何利用小生境技术提升遗传算法在处理多峰函数优化问题时的性能,并提出了一种结合隔离机制的自适应小生境技术。通过调整交叉和变异概率,改进了简单遗传算法,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优化过程。计算实例证明,该算法在桁架结构优化设计中表现出易于实施、高效且效果显著的特点。" 正文: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全局优化方法,它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基因重组和突变等过程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在处理多模态优化问题时,传统的遗传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而无法找到全局最优解。小生境技术的引入就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它将种群划分为若干个小生境,每个小生境内部保持一定的多样性,从而避免了早熟收敛。 论文提出的基于隔离机制的自适应小生境技术,其核心在于结合了生物学中的隔离原理。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维持群体内解的多样性,防止同一小生境内的个体过于相似,还能通过引导进化来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空间。小生境中的个体间竞争和合作,有助于算法跳出局部最优,更有效地搜索全局最优。 在传统遗传算法中,固定的交叉和变异概率可能导致在搜索过程中适应度较好的个体被过早淘汰,或者在后期优化阶段,算法的探索能力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论文提出根据个体的适应度动态调整交叉和变异概率。这样,算法可以根据当前搜索状态灵活调整策略,既保持了探索性,又保证了局部优化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将这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桁架结构的布局优化设计。桁架结构因其轻质、高效的特点,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通过案例分析,算法展示了其在结构优化问题中的易用性和有效性,能够快速找到接近最优的结构布局,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总结来说,该论文为离散变量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即结合了小生境技术和动态适应性参数调整的遗传算法。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优化效率,还保证了解的多样性,对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