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的工作原理简答
时间: 2024-03-27 08:33:16 浏览: 145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如下:
1. 距离向量算法: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和距离信息。
2. 距离度量:RIP使用跳数作为距离度量,即通过多少个路由器可以到达目标网络。每个路由器将自己到达目标网络的跳数作为距离信息广播给相邻的路由器。
3. 路由更新: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含自己的路由表信息。相邻的路由器收到更新信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信息继续广播给它的相邻路由器。
4. 路由选择: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新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比较收到的距离信息与自己已有的路由表信息,选择距离更短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5. 路由失效:如果一个路由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关于某个目标网络的路由更新信息,它会将该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标记为失效,并从路由表中删除。
6. 路由循环避免:RIP使用毒性逆转和触发更新机制来避免路由循环。毒性逆转是指当一个路由器发现某个路径失效时,它会将该路径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以避免其他路由器选择该路径。触发更新是指当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时,它会立即向相邻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
相关问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简答题通常会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网络分类**: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以及互联网(Internet)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2. **TCP/IP协议栈**: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基本概念,以及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的作用及其特点。
3. **网络通信模型**:如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或TCP/IP四层模型(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4. **路由选择**: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如RIP、OSPF、BGP)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5. **网络安全**:防火墙、加密技术(如SSL/TLS)、认证授权机制,以及常见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6.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7. **网络服务**:HTTP、FTP、SMTP等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及其功能。
8. **网络性能指标**: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术语的意义,以及如何影响网络的效率。
9. **网络设计原则**:可伸缩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