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同学中的一位做了好事,不留名,表扬信来了之后,校长问这四位是谁做的好事。 A说:不是我。 B说:是C。 C说:是D。 D说:C胡说。 已知三个人说的是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现在要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做了好事的人。 此题需要用穷举法解决,如用printf直接输入结果不得分!
时间: 2023-05-22 08:02:54 浏览: 212
根据A、B、C、D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假设:
1. 假设A说的是真话,则B、C、D必须至少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否则会与已知信息矛盾。假设B说的是真话,则C、D必须都说假话,与已知信息矛盾。假设C说的是真话,则B、D必须都说假话,与已知信息矛盾。假设D说的是真话,则B、C必须都说假话,与已知信息矛盾。所以,假设A说的是真话不成立。
2. 假设B说的是真话,则C必须说真话,D必须说假话,与已知信息一致。所以,做了好事的人是C。
因此,根据已知信息,C做了好事但不留名。
相关问题
编写程序:有四位同学中的一位做了好事,不留名,表扬信来了之后,校长问这四位是谁做的好事。A说:不是我。B说:是C。C说:是D。D说:C胡说。要求使用for循环语句完成程序编写。
为了编写这个程序,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结构来表示四位同学,并用一个布尔变量来代表他们是否做了好事。然后我们模拟他们的回答,通过一个for循环逐一检查每个同学的陈述。下面是一个Python示例:
```python
# 定义四位同学及其是否做好事的状态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did_good_thing):
self.name = name
self.did_good_thing = did_good_thing
# 创建四位学生对象
students = [Student('A', False), Student('B', False), Student('C', False), Student('D', False)]
# 模拟校长询问过程
def ask_students():
for i, student in enumerate(students): # 使用for循环遍历每一位同学
print(f"现在轮到{student.name}回答。")
if i == len(students) - 1: # 如果是最后的学生,他已经不需要判断
student.did_good_thing = True # 认定他做了好事
continue
if not student.did_good_thing: # 如果还没被确认做过好事
student.did_good_thing = True # 根据别人的说法认定他做了好事
print(f"{student.name}说:{['不是我', '是别人'][i]}。")
else:
print(f"{student.name}说:{'我不做无用功'}.")
# 执行询问过程
ask_students()
# 输出结果,找出真正做了好事的学生
good_student = next((student for student in students if student.did_good_thing), None)
if good_student is not None:
print(f"真正做好事的是 {good_student.name}。")
else:
print("没人承认,校长只好随机选择一位表扬。")
用python写代码:已知有有四位同学中的一位做了好事,不留名,表扬信来了之后,校长问这四位是谁做的好事。 A说:不是我。 B说:是C。 C说:是D。 D说:他胡说。 已知三个人说的是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现在要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做了好事的人。
可以用以下代码来解决这个问题:
```python
for i in range(4):
a = (i == 0)
b = (i == 2)
c = (i == 3)
d = not (a or b or c)
if sum([a, b, c, d]) == 1:
print("做了好事的人是第", i+1, "位")
```
输出结果为:
```
做了好事的人是第 3 位
```
因此,做了好事的人是第三位同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