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d bubblesort(int R[]) { int x; // 排序算法的实现}
时间: 2024-03-17 21:47:10 浏览: 60
这段代码中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如果要实现冒泡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修改代码:
```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n) {
int i, j, temp;
for (i = 0; i < n - 1; i++) {
for (j = 0; j < n - i - 1; j++) {
if (R[j] > R[j + 1]) {
temp = R[j];
R[j] = R[j + 1];
R[j + 1] = temp;
}
}
}
}
```
修改后的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要排序的数组 `R`,另一个是数组的长度 `n`。函数内部使用两层循环,每次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这样,经过若干轮比较和交换,数组就会被排序。
相关问题
void bubblesort(int *r,int n) { /*起泡排序函数*/ }补充这个算法
好的,那么我们来补充一下这个算法:
完整的起泡排序函数如下:
```c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趟数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 内层循环,控制每趟排序次数
if (r[j] > r[j + 1]) { // 相邻元素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int temp = r[j];
r[j] = r[j + 1];
r[j + 1] = temp;
}
}
}
}
```
这个函数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整型数组r和数组长度n。函数没有返回值,因为排序后的结果直接反映在原数组r中。
在函数体内,我们使用两层循环实现了起泡排序算法。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趟数,因为每一趟排序都会将数组中一个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数组的末尾,所以趟数为n-1次即可。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趟排序的次数,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重复执行上述比较和交换操作,直到每一趟排序的末尾,即可得到一个有序的数组。
void bubblesort(int R){int x;
这段代码是有问题的,因为它的参数列表中缺少参数的类型。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
void bubblesort(int R[]) {
int x;
// 排序算法的实现
}
```
其中,`int R[]`表示传入的参数是一个整型数组。函数的作用是对这个数组进行冒泡排序。具体的排序算法实现需要在函数体中完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