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检验中对p值进行fdr校正的步骤
时间: 2024-04-18 21:27:04 浏览: 564
在进行t检验后,如果你希望对p值进行FDR(False Discovery Rate)校正,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t检验的所有p值。
2. 将这些p值按升序进行排序。
3. 计算每个p值对应的FDR校正后的阈值,可以使用Benjamini-Hochberg方法来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 首先,确定你希望的期望错误发现率(FDR阈值),通常为0.05。
- 然后,计算每个p值对应的调整后的阈值,使用以下公式:调整的阈值 = (i / n) * FDR阈值 / c
其中,i是排序后的p值的位置(从1开始),n是总的p值数量,c是排序后的p值的位置与p值的乘积的总和。
- 注意:如果计算得到的调整阈值大于1,则将其设置为1。
4. 比较每个p值与其对应的调整阈值。如果某个p值小于等于其对应的调整阈值,则认为该结果是显著的。
5. 对于通过FDR校正显著的结果,你可以标记它们或进一步分析。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对t检验的p值进行FDR校正,并控制错误发现率,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相关问题
t检验中用fdr校正后的p值如何判断显著性
在 t检验中使用FDR(False Discovery Rate)校正后的p值来判断显著性时,通常会将校正后的p值与事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FDR校正可以控制在多重假设检验中出现的错误发现的比例。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校正后的p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如0.05)进行比较。如果校正后的p值小于阈值,则可以认为该差异是显著的,即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反之,如果校正后的p值大于等于阈值,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不能认为存在显著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FDR校正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发现,并且只能控制整体错误率,而无法保证每个单独的假设都是正确的。因此,在使用FDR校正后的p值进行显著性判断时,仍需谨慎解释结果并结合实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
我需要对两个10通道*513频率的二维数组进行5130次T检验,是否需要进行FDR校正,如果需要,怎么设置参数?
对5130个T检验进行FDR校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控制误差率。FDR校正的目的是控制在多重比较问题中发生false positive(假阳性)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使用Benjamini-Hochberg校正方法进行FDR校正。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所有P值从小到大排序,然后计算每个P值对应的FDR阈值,如果某个P值小于其对应的FDR阈值,则拒绝原假设。
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p.adjust`函数来实现FDR校正。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原始p值的向量,第二个参数为校正方法,可以选择`"fdr"`进行FDR校正。示例如下:
```
p_values <- c(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
fdr_corrected_p <- p.adjust(p_values, method = "fdr")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假设`p_values`是5130个T检验的p值向量,然后使用`p.adjust`函数进行FDR校正,得到校正后的p值向量`fdr_corrected_p`。
关于设置FDR校正的参数,一般来说,可以使用默认值。在R语言中,`p.adjust`函数的默认参数为`alpha = 0.05`,即期望的FDR阈值为0.05。如果您需要设置不同的FDR阈值,可以使用`qvalue`包中的`qvalue`函数。该函数可以计算出每个P值对应的q值(调整后的p值),并根据指定的FDR阈值选择拒绝原假设的P值。示例如下:
```
library(qvalue)
qobj <- qvalue(p_values)
qvalues <- qobj$qvalues
significant_p <- p_values[qvalues < 0.05]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使用`qvalue`函数计算出每个P值对应的q值,然后选择q值小于0.05的P值作为拒绝原假设的P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