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函数参数值及对应的块金效应
时间: 2023-11-10 12:05:13 浏览: 230
在变异函数分析中,变异函数模型的参数值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半方差函数(semivariogram)是最常用的变异函数模型之一。半方差函数的形式为:
$$\gamma(h) = \frac{1}{2N(h)}\sum_{i=1}^{N(h)}[Z(x_i)-Z(x_i+h)]^2$$
其中,$h$为样点之间的距离,$Z(x_i)$和$Z(x_i+h)$分别为两个样点的值,$N(h)$为距离$h$内的样点对的数量。
半方差函数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参数:
1. sill(基台值):半方差函数的最大值,表示数据的总方差。
2. range(空间相关距离):半方差函数的拐点位置,表示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范围。
3. nugget(块金效应):半方差函数的截距,表示数据中的随机误差或微尺度变异性。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如何计算和绘制半方差函数,并从中获取上述参数值:
首先,加载“gstat”包和示例数据集“meuse”:
```r
library(gstat)
data(meuse)
coordinates(meuse) <- c("x", "y")
```
接着,计算半方差函数:
```r
v <- variogram(log(zinc) ~ 1, meuse)
```
然后,绘制半方差函数图:
```r
plot(v, main="Semivariogram", xlab="Distance", ylab="Semi-variance")
```
最后,获取半方差函数的参数值:
```r
sill <- max(v$variance)
range <- v$range[1]
nugget <- v$psill[1] - sill
```
其中,变异函数的最大值即为基台值(sill),变异函数的拐点位置即为空间相关距离(range),变异函数的截距减去基台值即为块金效应(nugget)。
需要注意的是,块金效应通常是由于数据中的随机误差或微尺度变异性所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在空间插值和空间建模中,通常应该将块金效应从半方差函数中去除,以免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