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yolov7手动使用kmean++计算初始锚框
时间: 2024-05-05 15:21:52 浏览: 170
在深度学习中bik-means算法、k-means算法和kmean++算法生成anchor框应用
在 YOLOv7 中使用 k-means++ 算法计算初始锚框的步骤如下:
1. 首先,需要准备训练集数据,并且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数据增强和预处理。
2. 然后,需要将训练集数据的标注信息转换为 YOLOv7 需要的格式,即每个标注信息包含类别、中心点坐标、宽度和高度等信息。
3. 接下来,需要从训练集数据中随机选择一些样本,然后从这些样本中随机选择一些边界框作为初始锚框。
4. 然后,使用 k-means++ 算法对初始锚框进行聚类,得到预测框的中心点坐标和宽度、高度的平均值(或中位数)。
5. 最后,将聚类得到的预测框作为 YOLOv7 的初始锚框,进行后续的训练和预测。
具体可以参考以下代码实现: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 计算 iou
def iou(box, clusters):
"""
:param box: (w, h)
:param clusters: k个聚类中心 (k, 2)
:return: iou (k, )
"""
x = np.minimum(clusters[:, 0], box[0])
y = np.minimum(clusters[:, 1], box[1])
if np.count_nonzero(x == 0) > 0 or np.count_nonzero(y == 0) > 0:
return 0.0
intersection = x * y
box_area = box[0] * box[1]
cluster_area = clusters[:, 0] * clusters[:, 1]
iou_ = intersection / (box_area + cluster_area - intersection)
return iou_
# k-means++ 聚类
def kmeans(data, k):
"""
:param data: (n, 2)
:param k: 聚类中心个数
:return: 聚类中心 (k, 2)
"""
# 随机选择一个样本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centers = [random.choice(data)]
for _ in range(k - 1):
# 计算每个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取最小的作为下一个聚类中心
dist = np.array([min([np.linalg.norm(sample - center) for center in centers]) for sample in data])
next_center = data[np.argmax(dist)]
centers.append(next_center)
return np.array(centers)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训练集中所有样本的宽度和高度
data = np.array([(w, h) for w, h in zip(widths, heights)])
# 聚类个数
k = 9
# 进行聚类
centers = kmeans(data, k)
# 对聚类中心进行排序
order = np.argsort(centers[:, 0])
# 打印聚类中心
print('anchors:\n{}'.format(centers[order]))
```
其中,`widths` 和 `heights` 分别是训练集中所有样本的宽度和高度。聚类个数 `k`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聚类得到的预测框中心点坐标和宽度、高度的平均值,就是 YOLOv7 的初始锚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