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代码 ret, mask = cv2.threshold(Conv_hsv_Gray, thresh, 255, cv2.THRESH_BINARY_INV)
时间: 2024-06-06 19:09:59 浏览: 177
在这行代码中,cv2.threshold()是OpenCV中用来进行图像二值化的函数。这里的参数分别为Conv_hsv_Gray(要进行二值化的灰度图像)、thresh(用来进行二值化的阈值)、255(最大值,用来设定二值化后的像素值)、cv2.THRESH_BINARY_INV(二值化的类型,这里为反向二值化)。函数的返回值为二值化后的图像和掩膜,分别赋值给了ret和mask。掩膜可以用来排除非目标区域。
相关问题
讲解这段代码的作用 for idx, thresh in enumerate(threshs): ret, mask = cv2.threshold(Conv_hsv_Gray, thresh, 255, cv2.THRESH_BINARY_INV) color = colors[idx] diff_image[mask != 255] = np.array(list(int(color[i:i + 2], 16) for i in (0, 2, 4)))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进行阈值分割,将输入的图像 `Conv_hsv_Gray` 根据一组阈值 `threshs` 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将处理后得到的二值图像的前景像素标记为颜色数组 `colors` 中对应阈值的颜色值,并将标记后的颜色值应用到输出图像 `diff_image` 的相应位置上。
具体来说,对于每一个阈值 `thresh`,代码首先使用 OpenCV 中的 `cv2.threshold` 函数将输入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得到一个二值图像 `mask`。然后,代码根据当前阈值的下标 `idx` 从颜色数组 `colors` 中获取对应的颜色值,并将其存储到 `color` 变量中。接着,代码使用 numpy 数组索引的方式,将二值图像 `mask` 中非前景像素位置上的像素值设为 `diff_image` 中对应位置上的颜色值。最终,当阈值遍历完成后,`diff_image` 中存储的就是根据多个阈值进行分割后得到的彩色图像。
讲解代码 ret, mask = cv2.threshold(Conv_hsv_Gray, thresh, 255, cv2.THRESH_BINARY_INV)
这段代码使用了 OpenCV 库中的 threshold 函数,该函数用于将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具体来说,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将名为 Conv_hsv_Gray 的图像进行阈值化,将图像中灰度值大于 thresh 的像素点置为 255(白色),灰度值小于等于 thresh 的像素点置为 0(黑色),并将结果保存在 ret 和 mask 两个变量中。其中,ret 变量是阈值化操作的阈值,而 mask 变量是阈值化后的二值图像。参数 cv2.THRESH_BINARY_INV 表示使用反二进制阈值化,即将大于阈值的像素设为 0,小于等于阈值的像素设为 25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