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的代码例子
时间: 2023-11-02 15:06:21 浏览: 172
以下是R语言中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的代码例子:
```{r}
# 创建数据框
observed <- c(50, 30, 20)
expected <- c(40, 40, 20)
names(observed) <- c("A", "B", "C")
names(expected) <- c("A", "B", "C")
# 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chisq.test(observed, p = expected)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chisq.test()`函数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在函数中,我们将观察值向量(`observed`)作为第一个参数,期望值向量(`expected`)作为第二个参数,并且指定`p`参数为期望值向量。函数的输出将给出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包括检验统计量、自由度、p值和置信区间。
相关问题
使用卡方去求解上述似然区间,给出代码
卡方检验通常用于拟合优度检验,它不是直接用于估计二项分布参数的最常用方法,而是用来验证观察到的频率与理论期望频率是否吻合。然而,如果你想要基于卡方检验的方式来判断θ的合理性,你可以使用χ²统计量。不过,这并不是找到θ的精确最大似然估计,而是一种模型检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卡方检验来评估数据与二项分布的偏差,但这不会直接给你θ的似然区间: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stats import chi2_contingency, bernoulli
# 同样假设我们有二项分布的数据列表 data
data = np.random.binomial(n=10, p=0.6, size=100)
# 计算理论频率
expected_counts = np.round(data.sum() * [0.5, 0.5])
# 创建卡方矩阵
chi_square_matrix = np.outer(data, expected_counts) / np.sum(expected_counts)
# 计算卡方统计量
chi_squared_statistic, _, _, _ = chi2_contingency(chi_square_matrix)
# 置信水平通常是95%,查表得到自由度(对于单个比例,自由度为1)
degrees_of_freedom = 1
# 卡方概率(p-value)
p_value = chi2.sf(chi_squared_statistic, degrees_of_freedom)
print(f"卡方统计量(χ²):{chi_squared_statistic}")
print(f"P值:{p_value}")
# 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如0.05),则拒绝原假设,表明数据与二项分布不一致
R语言拟合优度卡方检验
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chisq.test()函数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该函数的语法如下:
```
chisq.test(x, p = NULL, rescale.p = FALSE, simulate.p.value = FALSE,
B = 2000, ...)
```
其中,参数x表示一个向量或矩阵,包含了观测值的频数;参数p表示期望频数,可以不指定;参数rescale.p表示是否对期望频数进行缩放;参数simulate.p.value表示是否使用模拟法计算p值;参数B表示模拟法时的模拟次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演示如何使用chisq.test()函数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
```
# 创建观测频数向量
observed <- c(15, 20, 25, 10)
# 计算期望频数
expected <- rep(sum(observed)/length(observed), length(observed))
# 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
chisq.test(observed, p = expected)
```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
Chi-squared test for given probabilities
data: observed
X-squared = 5.25, df = 3, p-value = 0.1543
```
其中,X-squared表示卡方统计量的值,df表示自由度,p-value表示p值。在本例中,p值为0.1543,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我们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观测频数符合期望频数分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