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目标变量和特征变量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 = df.iloc[:, 4:] # 特征数据 X = scaler.fit_transform(X) y_1 = df[[‘U(Ⅳ)浓度’]] # 目标变量1 y_2 = df[[‘U(Ⅵ)浓度’]] # 目标变量2 y_3 = df[[‘硝酸浓度’]] # 目标变量2 随机划分数据集 X_train_1, X_test_1, y_train_1, y_test_1 = train_test_split(X, y_1,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X_train_2, X_test_2, y_train_2, y_test_2 = train_test_split(X, y_2,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X_train_3, X_test_3, y_train_3, y_test_3 = train_test_split(X, y_3,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对特征变量进行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_1_std = scaler.fit_transform(X_train_1) X_test_1_std = scaler.transform(X_test_1) X_train_2_std = scaler.fit_transform(X_train_2) X_test_2_std = scaler.transform(X_test_2) X_train_3_std = scaler.fit_transform(X_train_3) X_test_3_std = scaler.transform(X_test_3) 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并进行训练 rf_1 =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1000, random_state=42) rf_1.fit(X_train_1_std, y_train_1) rf_2 =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1000, random_state=42) rf_2.fit(X_train_2_std, y_train_2) rf_3 =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1000, random_state=42) rf_3.fit(X_train_3_std, y_train_3) 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计算准确性 accuracy_1 = rf_1.score(X_test_1_std, y_test_1) accuracy_2 = rf_2.score(X_test_2_std, y_test_2) accuracy_3 = rf_3.score(X_test_3_std, y_test_3) print(‘U(Ⅳ)浓度的预测准确度为: {:.2f}%’.format(accuracy_1 * 100)) print(‘U(Ⅵ)浓度的预测准确度为: {:.2f}%’.format(accuracy_2 * 100)) print(‘U(Ⅵ)浓度的预测准确度为: {:.2f}%’.format(accuracy_3 * 100)) 请使用代码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说明该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生成过程,给出我相应的代码 请不要使用graphviz软件
时间: 2023-08-28 18:05:25 浏览: 115
要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说明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生成过程,我们可以使用sklearn库中的plot_tree()函数。该函数可以绘制单棵树的结构,我们可以使用循环将随机森林中每一棵树的结构都绘制出来。
下面是相应的代码:
```pyth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plot_tree
# 绘制第一棵树
plt.figure(figsize=(10, 10))
plot_tree(rf_1.estimators_[0], filled=True)
plt.show()
# 绘制第二棵树
plt.figure(figsize=(10, 10))
plot_tree(rf_1.estimators_[1], filled=True)
plt.show()
# 绘制第三棵树
plt.figure(figsize=(10, 10))
plot_tree(rf_1.estimators_[2], filled=True)
plt.show()
```
这段代码会依次绘制出随机森林中的前三棵树的结构图。如果要绘制更多的树,只需要增加循环次数即可。
相关问题
合并数据的代码。数据为temp = df["性别"].values.reshape(-1,1) #将其转化为一个列向量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OneHotEncoder#接下来 对象 enc = OneHotEncoder(drop='if_binary')#接下来,代码导象 enc.fit(temp)#代码使用 fit 方法对选定的列进行训练,及如何将它们进行编码 new_sex = enc.transform(temp).toarray()#并使用w_sex 变量中 new_sex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从er 类 scaler = StandardScaler()#创建了一个 scaler 对象 scaler.fit(df.iloc[:, 2:].values)#使用 fit 方法对选定的特征差 features = scaler.transform(df.iloc[:, 2:].values)#使用 transform 方法对 中。 scaled_features = pd.DataFrame(features, columns=df.columns[2:])#代中 scaled_features
这段代码没有将编码后的新特征列添加到原始数据框中,需要再进行一步合并操作。代码如下: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OneHotEncoder, StandardScaler
# 假设原始数据框为df,包含"性别"和其他特征列
temp = df["性别"].values.reshape(-1,1) #将其转化为一个列向量
enc = OneHotEncoder(drop='if_binary')
enc.fit(temp)
new_sex = enc.transform(temp).toarray()
scaler = StandardScaler()
scaler.fit(df.iloc[:, 2:].values)
features = scaler.transform(df.iloc[:, 2:].values)
# 将编码后的新特征列和标准化后的特征列合并
scaled_features = np.hstack((new_sex, features))
cols = list(enc.get_feature_names()) + list(df.columns[2:])
scaled_features = pd.DataFrame(scaled_features, columns=cols)
```
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numpy的hstack函数将编码后的新特征列和标准化后的特征列水平合并。然后,我们将新的特征列名和原始数据框中的特征列名合并起来,构成了新的特征列名,最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存储在一个名为scaled_features的新数据框中,作为模型训练和预测的输入数据。
norm_features = feature_scaler.fit_transform(train_df.iloc[:, 0:-1]) norm_targets = target_scaler.fit_transform(train_df.iloc[:, -1:])
### 回答1:
答:我们首先使用feature_scaler对训练数据集中除最后一列之外的所有列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target_scaler对最后一列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得到norm_features和norm_targets。
### 回答2:
上述代码是用于特征和目标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首先,代码中的train_df是一个DataFrame类型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训练数据的特征和目标变量。特征在代码中被表示为train_df.iloc[:, 0:-1],而目标变量在代码中被表示为train_df.iloc[:, -1:]。
然后,通过调用feature_scaler.fit_transform()函数,对特征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它可以将不同特征之间的值范围放缩到相同的尺度上。标准化过程中,特征的均值被减去,然后除以特征的标准差。标准化之后,特征的取值范围将变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
同样地,通过调用target_scaler.fit_transform()函数,对目标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目标变量之间的单位差异,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最后,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特征和目标变量,分别保存在norm_features和norm_targets中,可以用于后续的特征选择、模型训练和性能评估等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标准化处理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标量器(Scaler),即feature_scaler和target_scaler。这是因为特征和目标变量通常具有不同的值范围和分布情况,因此需要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 回答3: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对训练数据集进行特征和目标的归一化处理。
首先,train_df是一个数据框,包含了训练数据的特征和目标。train_df.iloc[:, 0:-1]表示取train_df中的所有行,但是只取前面的列作为特征,不包括最后一列。train_df.iloc[:, -1:]表示取train_df中的所有行,只取最后一列作为目标。所以,norm_features = feature_scaler.fit_transform(train_df.iloc[:, 0:-1])的作用是对训练数据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结果存储在norm_features中。
feature_scaler是一个特征缩放器的实例,可能使用的是一种缩放器类(例如Min-Max缩放器或标准化缩放器),用于对训练数据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fit_transform()函数则是对特征进行拟合和转换的操作,拟合操作是为了计算特征缩放器需要的统计量,转换操作是将特征数据进行缩放。
同理,target_scaler是一个目标缩放器的实例,用于对训练数据的目标进行归一化处理。target_scaler.fit_transform(train_df.iloc[:, -1:])的作用是对训练数据的目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结果存储在norm_targets中。
最终的结果是将训练数据集的特征归一化后得到的norm_features作为输入数据,norm_targets作为目标数据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通过归一化处理,可以消除不同特征之间的尺度差异,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