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程序的正确运行结果是 main() printf("%d," func(2,2)) printf("%d",func(2.2)) int func(int a, int b){ static int m=0,i=2; i+= m+1; m=i+a+b;return(m);}
时间: 2024-01-29 15:04:56 浏览: 55
这段程序的正确运行结果为:4,8。
首先,在 main 函数中调用 func 函数两次,并打印返回值,即:
```
printf("%d,", func(2, 2)); // 输出 4
printf("%d", func(2.2)); // 输出 8
```
而 func 函数中定义了两个静态变量 m 和 i,m 的初始值为 0,i 的初始值为 2。在第一次调用 func 函数时,i 加上 m+1 的值,即 2+0+1=3,然后将 i+a+b 的值(2+2+2=6)赋给 m,最后返回 m 的值(即 6)。在第二次调用 func 函数时,i 加上 m+1 的值,即 3+6+1=10,然后将 i+a+b 的值(10+2+2=14)赋给 m,最后返回 m 的值(即 14)。因此,程序的输出为 4,8。
相关问题
下列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 int c=1; main() { static int a=5;int b=6; printf("a=%d,b=%d,c=%d ",a,b,c); func(); printf("a=%d,b=%d,c=%d ",a,b,c); func(); } func() { static int a=4;int b=10; a =2;c =10;b =c; printf("a=%d,b=%d,c=%d ",a,b,c); c为什么是11
程序的输出结果是:a=5, b=6, c=1 a=5, b=6, c=10 a=5, b=6, c=10
c的值为11是因为在func()函数中,将c的值赋为10,然后又将b的值赋为c的值,即b的值也变为10。接着再执行一次func()函数,c的值并没有改变,因此第二次输出时,c的值仍为10。但是a和b的值在每次调用func()函数时都会被重新赋值,因此第二次输出时,a的值仍为5,b的值仍为6。
package main import ( "io" "log" ) func func1(s string) (n int, err error) { defer func() { log.Printf("func1(%q) = %d, %v", s, n, err) }() return 7, io.EOF } func main() { func1("Go") }解释一下呗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单的 Go 程序。下面对代码进行解释:
首先,程序使用 `import` 关键字导入了两个包:`io` 和 `log`。`io` 包提供了基本的 I/O 操作,而 `log` 包用于打印日志信息。
接下来,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func1` 的函数,它接受一个字符串参数 `s`,并返回两个值:一个整数 `n` 和一个错误 `err`。这里使用了命名返回值,在函数签名中声明了返回值的类型。
在函数体内部,使用 `defer` 关键字延迟执行一个匿名函数。`defer` 用于在函数返回之前执行一些清理或收尾操作。在这里,匿名函数会打印日志信息,包括函数参数 `s` 的值、返回值 `n` 的值和错误信息 `err`。
然后,在 `func1` 函数的最后,使用 `return` 语句返回两个值:7 和一个 `io.EOF` 错误。这样,在执行完 `return` 语句之后,会立即执行之前延迟的匿名函数,并打印日志信息。
最后,在 `main` 函数中调用了 `func1("Go")`,传入字符串参数 "Go"。这样,程序会执行 `func1` 函数,并触发延迟执行的匿名函数,打印相关日志信息。
总结一下,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 `func1`,并在函数中使用 `defer` 延迟执行一个匿名函数,用于打印日志信息。在 `main` 函数中调用了 `func1`,触发了延迟执行的日志打印操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