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行解释dim = 18 * 9 + 1 w = np.zeros([dim, 1]) x = np.concatenate((np.ones([12 * 471, 1]), x), axis = 1).astype(float) learning_rate = 100 iter_time = 1000 adagrad = np.zeros([dim, 1]) eps = 0.0000000001 for t in range(iter_time): loss = np.sqrt(np.sum(np.power(np.dot(x, w) - y, 2))/471/12)#rmse if(t%100==0): print(str(t) + ":" + str(loss)) gradient = 2 * np.dot(x.transpose(), np.dot(x, w) - y) #dim*1 adagrad += gradient ** 2 w = w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 / np.sqrt(adagrad + eps) np.save('weight.npy', w) w
时间: 2024-04-19 21:25:50 浏览: 113
变换系数幅值的CAVLC解析过程-r语言经典实例
逐行解释代码如下:
1. `dim = 18 * 9 + 1`: 这一行计算了特征的维度,其中18表示有18个特征,9表示每个特征有9个不同的取值,+1表示加上一个偏置项。
2. `w = np.zeros([dim, 1])`: 这一行创建了一个形状为(dim, 1)的全零数组,作为模型的权重。
3. `x = np.concatenate((np.ones([12 * 471, 1]), x), axis=1).astype(float)`: 这一行在原始特征矩阵x的前面添加了一列全为1的列向量,相当于加入了偏置项,同时将矩阵类型转换为浮点型。
4. `learning_rate = 100`: 这一行定义了学习率,用于控制参数更新的步长。
5. `iter_time = 1000`: 这一行定义了迭代次数,即训练模型的轮数。
6. `adagrad = np.zeros([dim, 1])`: 这一行创建了一个与权重w形状相同的全零数组,用于存储AdaGrad算法中的梯度累积。
7. `eps = 0.0000000001`: 这一行定义了一个极小值,用于避免除零错误。
8. `for t in range(iter_time):`: 这一行开始一个迭代的循环,从0到iter_time-1。
9. `loss = np.sqrt(np.sum(np.power(np.dot(x, w) - y, 2))/471/12)`: 这一行计算了均方根误差(RMSE),表示模型在当前权重下的预测误差。
10. `if(t%100==0):`: 这一行判断是否达到了每100轮输出一次的条件。
11. `print(str(t) + ":" + str(loss))`: 这一行打印当前轮数和对应的预测误差。
12. `gradient = 2 * np.dot(x.transpose(), np.dot(x, w) - y)`: 这一行计算了梯度,用于更新权重。
13. `adagrad += gradient ** 2`: 这一行更新梯度累积。
14. `w = w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 / np.sqrt(adagrad + eps)`: 这一行根据AdaGrad算法更新权重。
15. `np.save('weight.npy', w)`: 这一行将最终得到的权重保存到名为'weight.npy'的文件中。
16. `w`: 这一行返回最终的权重数组w。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