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_png

时间: 2023-10-01 13:03:08 浏览: 47
normal是一个文件,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可以得知该文件是在攻防世界中下载的附件。根据引用中的描述,该文件最初无法在Mac和Kali系统中打开,只能在Windows环境下打开。引用提到该文件的CRC校验不正确,可能导致图片只显示了一半。 综上所述,normal_png是一个在攻防世界中下载的文件,它可能是一张图片,但由于CRC校验问题,导致无法完整地显示。
相关问题

此代码应该如何修改? void OnButtonClick(wxCommandEvent& event) { wxImage::AddHandler(new wxPNGHandler); // 按钮被点击,切换按钮的背景图片 wxBitmap bitmap(wxT("button_pressed.png"), wxBITMAP_TYPE_PNG); // 这里使用一个名为button_pressed.png的PNG格式图片作为按钮按下后的背景 m_button->SetBitmapPressed(bitmap); m_button->SetBitmap(wxT("button_pressed2.png"), wxBITMAP_TYPE_PNG); } };

这段代码的修改是将按钮按下后的背景图片从`button_pressed.png`修改为`button_pressed2.png`。同时,在`OnButtonClick`函数中添加了一行代码,即`wxImage::AddHandler(new wxPNGHandler);`,这行代码是为了向wxImage添加PNG格式的处理器,以便正确读取PNG格式的图片。 以下是修改后的代码: ```cpp #include <wx/wx.h> #include <wx/bitmap.h> class MyFrame : public wxFrame { public: MyFrame(const wxString& title, const wxPoint& pos, const wxSize& size) : wxFrame(nullptr, wxID_ANY, title, pos, size) { // 创建一个wxBitmapButton按钮 m_button = new wxBitmapButton(this, wxID_ANY, wxBitmap(wxT("button_normal.png"), wxBITMAP_TYPE_PNG), wxDefaultPosition, wxDefaultSize, wxBU_AUTODRAW); // 设置按钮的位置和尺寸 m_button->SetPosition(wxPoint(50, 50)); m_button->SetSize(wxSize(100, 50)); // 绑定按钮的单击事件 m_button->Bind(wxEVT_BUTTON, &MyFrame::OnButtonClick, this); } private: void OnButtonClick(wxCommandEvent& event) { // 为wxImage添加PNG格式的处理器 wxImage::AddHandler(new wxPNGHandler); // 更换按钮图标 wxBitmap bitmap(wxT("button_pressed2.png"), wxBITMAP_TYPE_PNG); m_button->SetBitmapPressed(bitmap); m_button->SetBitmap(wxT("button_normal2.png"), wxBITMAP_TYPE_PNG); } wxBitmapButton* m_button; }; class MyApp : public wxApp { public: virtual bool OnInit() { // 创建一个MyFrame窗口 MyFrame* frame = new MyFrame(wxT("wxBitmapButton Demo"), wxDefaultPosition, wxSize(200, 200)); frame->Show(); return true; } }; wxIMPLEMENT_APP(MyApp); ``` 请注意,在使用`wxImage::AddHandler`函数时,应该确保在程序中只调用一次,否则可能会出现未定义的行为。

解释代码。并讲解上下文关系 def test_ar_pta_gpu_feature_error_parameter(self): """ :return: """ data_path = '/ar_pta_cpu_feature/xirang/pta_gpu_feature.json' post_data = vpstest.getPostData(data_path)['normal'] post_data['logid'] = random.randint(1000000, 100000000) data = { "image": self.read_image(vpstest.PRJ_PATH + '/ar_pta_cpu_feature/xirang/1080p_pass_normal_male/71.png'), "gender": "female" } post_data['data'] = base64.b64encode(json.dumps(data).encode()).decode() vpstest.set_body(post_data) suss_flag, http_status_code, res, use_time = vpstest.send_json()

这是一个Python的测试函数,可以看出来是用于测试GPU的某个特征的。该函数的功能是读取一个JSON文件中的数据,并将其中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最终获取服务器的返回结果。 其中,`data_path` 变量是指定了JSON文件的路径,`post_data` 变量是通过调用 `vpstest.getPostData` 函数并传入 `data_path` 参数来获取JSON文件中的数据。`random.randint(1000000, 100000000)` 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将其赋值给 `post_data` 字典中的 `logid` 键。 接下来,该函数创建一个字典 `data`,其中包含了一个图像和一个性别。然后,将 `data` 字典转换成 JSON 格式,并使用 `base64.b64encode()` 函数进行编码,最终将编码后的数据赋值给 `post_data` 字典中的 `data` 键。 最后,通过调用 `vpstest.set_body()` 函数并传入 `post_data` 参数来设置请求体,并通过调用 `vpstest.send_json()` 函数来发送请求并获取服务器的响应结果。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元组,包含了四个元素:`suss_flag` 表示请求是否成功,`http_status_code`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res`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响应结果,`use_time` 表示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相关推荐

优化代码 def module_split(self, save_on=True): """ split module data :param save_on: :return: """ for ms in range(self.mod_num): m_sn = self.module_list[ms] module_path = os.path.join(self.result_path_down, m_sn) cols_obj = ChuNengPackMustCols(ms, self.mod_cell_num, self.mod_cell_num) # 传入当前的module序号(如0,1,2,3,4),电芯电压个数,温度NTC个数。 aim_cols = [i for i in cols_obj.total_cols if i in self.df.columns] print(m_sn, aim_cols) self.modules[m_sn] = rename_cols_normal(self.df.loc[:, aim_cols], ms, self.mod_cell_num) print("after change cols name:", ms, m_sn, self.modules[m_sn].columns.tolist()) self.modules[m_sn].dropna(axis=0, how='any', subset=['soc'], inplace=True) volt_col = [f'volt{i}' for i in range(self.mod_cell_num)] temp_col = [f'temp{i}' for i in range(self.mod_cell_num)] self.modules[m_sn].dropna(axis=0, how='any', subset=volt_col, inplace=True) self.modules[m_sn] = stat(self.modules[m_sn], volt_col, temp_col) self.modules[m_sn].reset_index(drop=True, inplace=True) print(self.modules[m_sn]['discharge_ah'].iloc[-1]) self.module_cap[m_sn] = [self.modules[m_sn]['discharge_ah'].iloc[-1], self.modules[m_sn]['charge_ah'].iloc[-1], self.modules[m_sn]['soh'].iloc[-1]] self.module_peaks[m_sn] = list(quick_report(self.modules[m_sn], module_path, f'quick_report_{m_sn[:8]}')) # check soc status mod_soc = self.modules[m_sn]['soc'] self.module_soc_sig[m_sn] = [np.nanmedian(mod_soc), np.max(mod_soc), np.min(mod_soc)] if save_on: single_variables_plot(mod_soc, module_path, f'{m_sn[:8]}_soc_distribution_box.png', 'box', 'SOC') single_variables_plot(mod_soc, module_path, f'{m_sn[:8]}_soc_distribution_violin.png', 'violin', 'SOC')

import cv2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image.measure import label, regionprops file_url = './data/origin/DJI_0081.jpg' output_url = './DJI_0081_ROI.jpg' def show_img(img, title): cv2.namedWindow(title, cv2.WINDOW_NORMAL) cv2.imshow(title, img) def output_img(img, url): cv2.imwrite(url, img, [int(cv2.IMWRITE_PNG_COMPRESSION), 9]) # 使用2g-r-b分离 src = cv2.imread(file_url) show_img(src, 'src') # 转换为浮点数进行计算 fsrc = np.array(src, dtype=np.float32) / 255.0 (b, g, r) = cv2.split(fsrc) gray = 2 * g - 0.9 * b - 1.1 * r # 求取最大值和最小值 (minVal, maxVal, minLoc, maxLoc) = cv2.minMaxLoc(gray) # 转换为u8类型,进行otsu二值化 gray_u8 = np.array((gray - minVal) / (maxVal - minVal) * 255, dtype=np.uint8) (thresh, bin_img) = cv2.threshold(gray_u8, -1.0, 255, cv2.THRESH_OTSU) show_img(bin_img, 'bin_img') def find_max_connected_component(binary_img): # 输出二值图像中所有的连通域 img_label, num = label(binary_img, connectivity=1, background=0, return_num=True) # connectivity=1--4 connectivity=2--8 # print('+++', num, img_label) # 输出连通域的属性,包括面积等 props = regionprops(img_label) resMatrix = np.zeros(img_label.shape).astype(np.uint8) # 只保留最大的连通域 max_area = 0 max_index = 0 for i in range(0, len(props)): if props[i].area > max_area: max_area = props[i].area max_index = i tmp = (img_label == max_index + 1).astype(np.uint8) resMatrix += tmp resMatrix *= 255 return resMatrix bin_img = find_max_connected_component(bin_img) show_img(bin_img, 'bin_img') # 得到彩色的图像 (b8, g8, r8) = cv2.split(src) color_img = cv2.merge([b8 & bin_img, g8 & bin_img, r8 & bin_img]) output_img(color_img, output_url) show_img(color_img, 'color_img') cv2.waitKey() cv2.destroyAllWindows()

解释代码:def main(args): obj_names = np.loadtxt(args.obj_file, dtype=str) N_map = np.load(args.N_map_file) mask = cv2.imread(args.mask_file, 0) N = N_map[mask > 0] L = np.loadtxt(args.L_file) if args.stokes_file is None: stokes = np.tile(np.array([[1, 0, 0, 0]]), (len(L), 1)) else: stokes = np.loadtxt(args.stokes_file) v = np.array([0., 0., 1.], dtype=float) H = (L + v) / np.linalg.norm(L + v, axis=1, keepdims=True) theta_d = np.arccos(np.sum(L * H, axis=1)) norm = np.linalg.norm(L - H, axis=1, keepdims=True) norm[norm == 0] = 1 Q = (L - H) / norm for i_obj, obj_name in enumerate(obj_names[args.obj_range[0]:args.obj_range[1]]): print('===== {} - {} start ====='.format(i_obj, obj_name)) obj_name = str(obj_name) pbrdf = PBRDF(os.path.join(args.pbrdf_dir, obj_name + 'matlab', obj_name + 'pbrdf.mat')) ret = Parallel(n_jobs=args.n_jobs, verbose=5, prefer='threads')([delayed(render)(i, pbrdf, n, L, stokes, H, theta_d, Q) for i, n in enumerate(N)]) ret.sort(key=lambda x: x[0]) M = np.array([x[1] for x in ret], dtype=float) if args.save_type != 'raw': M = M / M.max() pimgs = np.zeros((len(L), 4) + N_map.shape) pimgs[:, :, mask > 0] = M.transpose(2, 1, 0, 3) out_path = os.path.join(args.out_dir, obj_name) makedirs(out_path) print('Saving images...') fnames = [] for i, imgs in enumerate(tqdm(pimgs)): if args.save_type == 'npy' or args.save_type == 'raw': for img, pangle in zip(imgs, pangles): fname = '{:03d}{:03d}.npy'.format(i + 1, pangle) fnames.append(fname) np.save(os.path.join(out_path, fname), img) elif args.save_type == 'png': for img, pangle in zip(imgs, pangles): fname = '{:03d}{:03d}.png'.format(i + 1, pangle) fnames.append(fname) img = img * np.iinfo(np.uint16).max img = img[..., ::-1] cv2.imwrite(os.path.join(out_path, fname), img.astype(np.uint16)) np.save(os.path.join(out_path, 'normal_gt.npy'), N_map) shutil.copyfile(args.mask_file, os.path.join(out_path, 'mask.png')) shutil.copyfile(args.L_file, os.path.join(out_path, 'light_directions.txt')) print('===== {} - {} done ====='.format(i_obj, obj_name))

def main(): src_dir='./data/' save_dir = './data/train' src_dir_test='./data/test' save_dir_test = './data/test' filepaths = glob.glob(src_dir + '/*.jpg') filepaths_test = glob.glob(src_dir_test + '/*.jpg') def sortKeyFunc(s): return int(os.path.basename(s)[:-4]) filepaths_test.sort(key=sortKeyFunc) filepaths.sort(key=sortKeyFunc) print("[*] Reading train files...") if not os.path.exists(save_dir): os.mkdir(save_dir) os.mkdir(save_dir_test) os.mkdir('./data/train/noisy') os.mkdir('./data/train/original') os.mkdir('./data/test/noisy') os.mkdir('./data/test/original') print("[*] Applying noise...") sig = np.linspace(0,50,len(filepaths)) np.random.shuffle(sig) sig_test = np.linspace(0,50,len(filepaths_test)) np.random.shuffle(sig_test) for i in xrange(len(filepaths)): image = cv2.imread(filepaths[i]) image = cv2.resize(image,(180,180), interpolation = cv2.INTER_CUBIC) row,col,ch = image.shape mean = 0 sigma = sig[i] gauss = np.random.normal(mean,sigma,(row,col,ch)) gauss = gauss.reshape(row,col,ch) noisy = image + gauss noisy = np.clip(noisy, 0, 255) noisy = noisy.astype('uint8') cv2.imwrite(os.path.join(save_dir, "noisy/%04d.png" %i), noisy) cv2.imwrite(os.path.join(save_dir, "original/%04d.png" %i), image) for i in xrange(len(filepaths_test)): image = cv2.imread(filepaths_test[i]) image = cv2.resize(image,(180,180), interpolation = cv2.INTER_CUBIC) row,col,ch = image.shape mean = 0 sigma = sig[i] gauss = np.random.normal(mean,sigma,(row,col,ch)) gauss = gauss.reshape(row,col,ch) noisy = image + gauss noisy = np.clip(noisy, 0, 255) noisy = noisy.astype('uint8') cv2.imwrite(os.path.join(save_dir_test, "noisy/%d.png" %i), noisy) cv2.imwrite(os.path.join(save_dir_test, "original/%d.png" %i), image) print("[*] Noisy and original images saved")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MindeNLP+MusicGen-音频提示生成

MindeNLP+MusicGen-音频提示生成
recommend-type

构建智慧路灯大数据平台:物联网与节能解决方案

"该文件是关于2022年智慧路灯大数据平台的整体建设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城市照明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方案分析了当前路灯管理存在的问题,如高能耗、无法精确管理、故障检测不及时以及维护成本高等,并提出了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作为解决方案。该平台包括智慧照明系统、智能充电系统、WIFI覆盖、安防监控和信息发布等多个子系统,具备实时监控、管控设置和档案数据库等功能。智慧路灯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减排,还能拓展多种增值服务,如数据运营和智能交通等。" 在当前的城市照明系统中,传统路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能耗导致的能源浪费、无法智能管理以适应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故障检测不及时以及高昂的人工维护费用。这些因素都对城市管理造成了压力,尤其是考虑到电费支出通常由政府承担,缺乏节能指标考核的情况下,改进措施的推行相对滞后。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慧路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方案应运而生。该平台的核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通过构建物联传感系统,将各类智能设备集成到单一的智慧路灯杆上,如智慧照明系统、智能充电设施、WIFI热点、安防监控摄像头以及信息发布显示屏等。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路灯的实时监控和精确管理,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能源使用,例如在无人时段自动调整灯光亮度或关闭路灯,以节省能源。 此外,智慧路灯杆还能够搭载环境监测传感器,为城市提供环保监测、车辆监控、安防监控等服务,甚至在必要时进行城市洪涝灾害预警、区域噪声监测和市民应急报警。这种多功能的智慧路灯成为了智慧城市物联网的理想载体,因为它们通常位于城市道路两侧,便于与城市网络无缝对接,并且自带供电线路,便于扩展其他智能设备。 智慧路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还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路灯销售,而是转向路灯服务和数据运营,利用收集的数据提供更广泛的增值服务。例如,通过路灯产生的大数据可以为交通规划、城市安全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022年的智慧路灯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一个高效、智能、节约能源并能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城市照明系统,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这一方案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模式识别:无人驾驶技术,从原理到应用

![模式识别:无人驾驶技术,从原理到应用](https://img-blog.csdnimg.cn/ef4ab810bda449a6b465118fcd55dd97.png) # 1. 模式识别基础**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旨在从数据中识别模式和规律。在无人驾驶技术中,模式识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使车辆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 模式识别的基本步骤包括: - **特征提取:**从数据中提取相关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数据的关键属性。 - **特征选择:**选择最具区分性和信息性的特征,以提高模式识别的准确性。 - **分类或聚类:**将数据点分配到不同的类别或簇中,根
recommend-type

python的map方法

Python的`map()`函数是内置高阶函数,主要用于对序列(如列表、元组)中的每个元素应用同一个操作,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包含了原序列中每个元素经过操作后的结果。其基本语法如下: ```python map(function, iterable) ``` - `function`: 必须是一个函数或方法,它将被应用于`iterable`中的每个元素。 - `iterable`: 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 使用`map()`的例子通常是这样的: ```python # 应用函数sqrt(假设sqrt为计算平方根的函数)到一个数字列表 numbers = [1, 4, 9,
recommend-type

智慧开发区建设: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该文件是2022年关于智慧开发区建设的解决方案,重点讨论了智慧开发区的概念、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智慧开发区是基于多种网络技术的集成,旨在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当前开发区的信息化现状存在认识不足、管理落后、信息孤岛和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解决方案提出了总体规划思路,包括私有云、公有云的融合,云基础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和运营支撑中心等。此外,还涵盖了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云应用服务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旨在推动开发区的全面智慧化。" 在21世纪的信息化浪潮中,智慧开发区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载体。智慧开发区不仅仅是简单的网络建设和设备集成,而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开发区的智慧管理和服务。在定义上,智慧开发区是基于多样化的网络基础,结合技术集成、综合应用,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的现代开发区。它涵盖了智慧技术、产业、人文、服务、管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当前的开发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信息化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基本的网络建设和连接阶段,对更深层次的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和智慧园区的理解不足。其次,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薄弱,运行维护效率低下。此外,信息共享不充分,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开发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导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无法有效整合。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开发区的解决方案提出了顶层架构设计。这一架构包括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混合使用,以及政务、企业、内网的接入平台。通过云基础服务(如ECS、OSS、RDS等)提供稳定的支持,同时构建云安全保障体系以保护数据安全。建立云标准规范体系,确保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并设立云运营支撑中心,促进项目的组织与协同。 智慧开发区的建设还强调云开发、测试和发布平台,以提高开发效率。利用IDE、工具和构建库,实现云集成,促进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开发区公众云门户和云应用商店,提供多终端接入的云应用服务,如电子邮件、搜索、地图等。同时,开发区管委会可以利用云服务提升政府审批、OA办公等工作效率,企业则可以通过云OA/ERP/PDM平台加强内部管理。 在物联网层面,智慧开发区的数据中心工程采用云架构设计,服务于税务、工商、社会公共咨询等多个领域。大数据平台支持数据挖掘、抽取、过滤和检索,以智能方式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智能手机社区、智能电视和便民终端等,提供定制化的便民服务,如家政服务、社区信息发布等,实现信息化与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 智慧开发区的建设不仅是技术上的升级,更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安全、智能的新型开发区,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recommend-type

"互动学习:行动中的多样性与论文攻读经历"

多样性她- 事实上SCI NCES你的时间表ECOLEDO C Tora SC和NCESPOUR l’Ingén学习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学会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于2021年9月28日在Villeneuve d'Asq公开支持马修·瑟林评审团主席法布里斯·勒菲弗尔阿维尼翁大学教授论文指导奥利维尔·皮耶昆谷歌研究教授:智囊团论文联合主任菲利普·普雷教授,大学。里尔/CRISTAL/因里亚报告员奥利维耶·西格德索邦大学报告员卢多维奇·德诺耶教授,Facebook /索邦大学审查员越南圣迈IMT Atlantic高级讲师邀请弗洛里安·斯特鲁布博士,Deepmind对于那些及时看到自己错误的人...3谢谢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Olivier和Philippe。奥利维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你来说完全有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知道在这篇论文的(许多)错误中,你是我可以依
recommend-type

模式识别:智能家居技术,从原理到应用

![模式识别:智能家居技术,从原理到应用](https://i2.hdslb.com/bfs/archive/6fb8053090e0f24886ad2b7f10b2ae91b8c0772a.jpg@960w_540h_1c.webp) # 1. 模式识别概述 ### 1.1 模式识别的定义和目标 模式识别是一门研究如何从数据中识别和提取有意义模式的学科。其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发现隐藏的规律和结构,从而做出决策和预测。 ### 1.2 模式识别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模式识别根据学习方式可分为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监督学习需要使用标记数据进行训练,而无监督学习则
recommend-type

若依怎么给搜索框赋默认值

若依(Vue3)是一个基于Vue.js的AdminLTE风格管理后台框架,它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和功能。在若依中,给搜索框添加默认值通常是在`<el-form-item>`标签中设置`placeholder`属性,同时可以使用`v-model`指令绑定数据。这里是一个基本的例子: ```html <template> <el-form ref="searchForm"> <el-form-item label="搜索关键字"> <el-input v-model="searchKeyword" placeholder="请输入搜索内容"></el-input> <
recommend-type

SQL查询实践:员工、商品与销售数据分析

"上机考试题目及答案.pdf"是一份包含多个SQL查询题目的文档,主要涉及数据库操作和数据检索。这些题目旨在测试考生对SQL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选择、聚合、连接、排序、条件过滤以及日期格式化等操作。 1. 此题要求查询员工的编号、姓名、部门和出生日期,如果出生日期为空,则显示“日期不详”,并按照部门排序。这需要用到`IFNULL()`函数来处理空值,以及`ORDER BY`语句进行排序。 2. 题目要求找出与特定员工在同一部门的其他员工信息,需要使用`INNER JOIN`或`WHERE`子句来匹配部门信息。 3. 求每个部门的总工资,这是一个聚合查询,需要用到`GROUP BY`和`SUM()`函数。 4. 查询特定商品的销售情况,需根据商品名称筛选,并展示销售数量、单价和金额,可能需要用到`JOIN`操作连接商品和销售记录表。 5. 统计每种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同样是聚合查询,使用`GROUP BY`配合`COUNT()`和`SUM()`。 6. 按客户编号统计1996年的订单总金额,需考虑日期过滤和聚合函数的应用。 7. 查找有销售记录的客户信息,包括编号、名称和订单总额,可能需要`WHERE`子句过滤无销售记录的客户。 8. 类似第7题,但限制在1997年有销售记录的客户。 9. 找出单次销售最大的记录,这涉及到`MAX()`函数的应用。 10. 查找至少有3次销售的业务员及其销售日期,可能需要`GROUP BY`和`HAVING`子句。 11. 使用存在量词查找没有订货记录的客户,可能涉及`NOT EXISTS`子句。 12. 使用左外连接查找每个客户的订单信息,注意日期格式化和排序。 13. 查询特定商品(如16MDRAM)的销售详情,涉及产品销售员信息、销售日期等,可能需要多表联接。 14. 显示所有销售员的所有销售记录,涉及全表数据的检索和字段展示。 15. 找出销售金额最大的客户,需用到`ORDER BY`和`LIMIT`。 16. 查找销售总额低于1000元的销售员信息,使用`WHERE`子句和比较运算符。 17. 找出至少销售3种商品的客户及其详细销售数据,可能涉及子查询和`COUNT()`。 18. 查找与特定公司(世界技术开发公司)销售相同商品的客户信息,可能需要`JOIN`和`GROUP BY`。 19. 查找姓刘的职工信息,通过`LIKE`或正则表达式匹配姓名。 20. 找出所有订单金额高于200的客户编号,涉及`WHERE`子句和比较操作。 21. 统计薪水在400-600之间的员工人数,使用`BETWEEN`操作符。 22. 查询住址为“上海市”且同一部门员工的平均工资,可能涉及`AVG()`和`WHERE`子句。 23. 将住址为“上海市”的员工住址改为“北京市”,可能需要`UPDATE`语句。 24. 查找业务部或会计部的女员工信息,需要使用`IN`操作符和性别条件。 25. 显示每种产品的销售金额总和,并按金额降序排列,使用`GROUP BY`和`ORDER BY`。 26. 选取特定编号范围内的客户信息,涉及`BETWEEN`操作符。 27. 计算出一年的总销售额,可能需要日期区间筛选和`SUM()`。 这些题目涵盖了SQL基础操作的大部分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实践SQL语言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