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is.na()
时间: 2023-09-04 12:08:41 浏览: 107
这是一个IT类问题。`is.na()`是R语言中的一个函数,用于判断一个向量或数据框中是否存在缺失值(NA值),返回一个逻辑向量。具体用法如下:
```
# 判断向量中是否存在NA值
x <- c(1, 2, NA, 4)
is.na(x) # 返回 TRUE FALSE TRUE FALSE
# 判断数据框中是否存在NA值
df <- data.frame(a = c(1, 2, 3), b = c("a", NA, "c"))
is.na(df) # 返回一个与df相同结构的逻辑矩阵
```
其中TRUE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值是NA,FALSE表示不是NA。
相关问题
r语言中!is.na如何使用
在R语言中,`!is.na`用于判断某个变量是否为缺失值,并返回一个逻辑向量,其中缺失值为`TRUE`,非缺失值为`FALSE`。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使用`!is.na`: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x`的向量,其中包含一些缺失值,我们想要选择所有非缺失值对应的元素,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
x <- c(1, 2, NA, 4, NA, 6)
non_missing_x <- x[!is.na(x)]
```
这里,`is.na(x)`返回一个逻辑向量,其中缺失值为`TRUE`,非缺失值为`FALSE`。`!is.na(x)`则返回一个逻辑向量,其中非缺失值为`TRUE`,缺失值为`FALSE`。通过将`!is.na(x)`作为索引,我们可以选择所有非缺失值对应的元素。在这个例子中,`non_missing_x`将包含值为1、2、4和6的元素,而缺失值将被排除在外。
优化优化data("airquality") solar.R <- airquality$Solar.R Solar.R1 <- rep(0,length(solar.R)) for (i in 1:length(Solar.R1)) { if(!is.na(solar.R)){ Solar.R1[i] <- solar.R[i] }esle{ Solar.R1[i] <- mean(solar.R[is.na(solar.R[1:(i-1)])]) } }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将 airquality 数据集中的 Solar.R 列中的缺失值用前面的非缺失值的均值填充。但是,这段代码有一个小错误,if(!is.na(solar.R)) 应该改为 if(!is.na(solar.R[i]))。正确的代码如下:
data("airquality")
solar.R <- airquality$Solar.R
Solar.R1 <- rep(0,length(solar.R))
for (i in 1:length(Solar.R1)) {
if(!is.na(solar.R[i])){
Solar.R1[i] <- solar.R[i]
}else{
Solar.R1[i] <- mean(solar.R[is.na(solar.R[1:(i-1)])])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