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ours字段后添加学分credits字段,数据类型为Int(
时间: 2024-10-18 18:19:10 浏览: 50
在数据库设计中,如果你想在原有的`hours`字段后添加一个表示学分的`credits`字段,你需要对已有的表结构进行修改。假设这个字段通常用于记录课程相关的学习小时数和学分,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更新表结构**:如果你是在SQL环境中,例如MySQL,可以使用ALTER TABLE语句来添加新列,如下所示:
```sql
ALTER TABLE your_table_name
ADD COLUMN credits INT;
```
将`your_table_name`替换为你实际的表名。
2. **设置默认值**:如果需要给每个记录设置初始默认学分,可以在添加时指定:
```sql
ALTER TABLE your_table_name
ADD COLUMN credits INT DEFAULT 0;
```
3. **验证完整性约束**:根据需求,可能需要对`credits`字段添加校验规则,比如非负数:
```sql
ALTER TABLE your_table_name
MODIFY COLUMN credits INT NOT NULL CHECK (credits >= 0);
```
4. **数据迁移**:如果已有数据,可能需要手动或通过脚本将`hours`转换为`credits`的关系,比如学时乘以每小时对应的标准学分。
相关问题
在XSCJ数据库下创建课程表(KC),包括的字段有(课程号、课程名、开课学期、学时、学分),数据类型及约束
在XSCJ数据库下创建名为KC的课程表(Course Table),可以按照以下结构编写SQL语句:
```sql
CREATE TABLE KC (
CourseCode VARCHAR(10) NOT NULL, -- 课程号,主键
ClassName VARCHAR(50) NOT NULL, -- 课程名,非空
Term CHAR(4) NOT NULL, -- 开课学期,如'2022-1',非空
CreditHours INT NOT NULL, -- 学时,整数类型,非空
Credits DECIMAL(3,1) NOT NULL, -- 学分,保留一位小数,非空
PRIMARY KEY (CourseCode), -- 设置课程号为主键
UNIQUE (ClassName) -- 课程名唯一,防止重复
);
```
在这个例子中:
- `CourseCode` 列用于存储课程号,`VARCHAR(10)` 表示最多允许10个字符,`NOT NULL` 约束确保该字段不能为空。
- `ClassName` 列用于课程名,`VARCHAR(50)` 长度限制为50个字符,同样是非空约束。
- `Term` 列用于开课学期,`CHAR(4)` 表示长度为4的字符型数据。
- `CreditHours` 和 `Credits` 分别存储学时和学分,`INT` 和 `DECIMAL(3,1)` 分别表示整数和保留一位小数的浮点数类型,都是非空。
- 主键 `PRIMARY KEY (CourseCode)` 定义了课程号作为唯一的标识,而 `UNIQUE (ClassName)` 则保证课程名称不会重复。
定义一个Course(课程)类,该类有cid(课程编号)、name(课程名称)、credits(学分)、year(开设学年:第一、第二或第三)等私有数据成员。该类还有三个私有静态数据成员count1、count2和count3分别用于统计第一、第二和第三学年的总学分。为该类定义构造函数,构造函数要负责对静态数据成员的值进行调整。再定义一个静态函数成员 void printCount(),该函数用于输出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在主函数中创建若干个课程对象,然后调用printCount输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学年的总学分。main函数已经写好,请根据main函数的内容完成Course类的设计。main函数如下: int main(){ string cid; string name; double credits; int year; cin>>cid>>name>>credits>>year; Course c1(cid,name,credits,year); cin>>cid>>name>>credits>>year; Course c2(cid,name,credits,year); cin>>cid>>name>>credits>>year; Course c3(cid,name,credits,year); cin>>cid>>name>>credits>>year; Course c4(cid,name,credits,year); cin>>cid>>name>>credits>>year; Course c5(cid,name,credits,year); Course::printCount(); return 0; }
以下是Course类的设计: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ourse {
private:
string cid; // 课程编号
string name; // 课程名称
double credits; // 学分
int year; // 开设学年:第一、第二或第三
static double count1; // 第一学年总学分
static double count2; // 第二学年总学分
static double count3; // 第三学年总学分
public:
// 构造函数
Course(string c, string n, double cr, int y) {
cid = c;
name = n;
credits = cr;
year = y;
// 根据开设学年调整静态数据成员的值
switch (year) {
case 1:
count1 += credits;
break;
case 2:
count2 += credits;
break;
case 3:
count3 += credits;
break;
}
}
// 静态函数成员,用于输出静态数据成员的值
static void printCount() {
cout << "第一学年总学分:" << count1 << endl;
cout << "第二学年总学分:" << count2 << endl;
cout << "第三学年总学分:" << count3 << endl;
}
};
// 静态数据成员的初始化
double Course::count1 = 0;
double Course::count2 = 0;
double Course::count3 = 0;
```
在主函数中,我们可以创建若干个课程对象,并且调用Course类的静态函数成员printCount()输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学年的总学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