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r theta = 0:pi/100:2*pi; rho = (cos((pi/2)*cos(theta)))./(sin(theta)); r = rho.*sin(theta); polarplot(theta,r,'r'); % 添加求解r = 0.5时,theta对应的两个解 theta1 = fzero(@(theta) (cos((pi/2)*cos(theta)))./(sin(theta)) - 0.5, [eps, pi/2-eps]); theta2 = fzero(@(theta) (cos((pi/2)*cos(theta)))./(sin(theta)) - 0.5, [pi/2+eps, pi-eps]); % 将弧度转换为角度 theta1_deg = rad2deg(theta1); theta2_deg = rad2deg(theta2); disp(theta1); disp(theta2);
时间: 2024-03-29 10:38:28 浏览: 57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绘制一个极坐标图形,并求解方程 (cos((pi/2)*cos(theta)))/(sin(theta)) = 0.5 在区间 [eps, pi/2-eps] 和 [pi/2+eps, pi-eps] 内的两个解。
具体来说,代码首先生成了一个从0到2*pi等分为101个点的角度向量 theta,然后根据方程 rho = (cos((pi/2)*cos(theta)))/(sin(theta)) 计算对应的极径 rho。接着,代码使用 polarplot 函数绘制了以 theta 为极角、rho 为极径的极坐标图形。
接下来,代码使用 fzero 函数分别在两个区间内求解方程 (cos((pi/2)*cos(theta)))/(sin(theta)) = 0.5 的解,将结果保存在 theta1 和 theta2 两个变量中。最后,代码使用 rad2deg 函数将弧度转换为角度,并输出结果 theta1_deg 和 theta2_deg。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中的 eps 是一个很小的数值,代表机器精度,用于避免在求解方程时出现除以零或取对数的情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