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 <- d.time <= cens
时间: 2024-04-25 18:21:36 浏览: 99
这行代码 `death <- d.time <= cens` 创建了一个逻辑向量 `death`,其中的元素值表示在相应位置上的 `d.time` 是否小于等于 `cens`。
这行代码使用了逐元素比较运算符 `<=`,将 `d.time` 向量中的每个元素与 `cens` 向量中对应位置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果 `d.time` 中的元素小于等于 `cens` 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则在 `death` 向量中对应的位置上的值为 `TRUE`,否则为 `FALSE`。最终得到的 `death` 向量与原始数据相关,用于表示是否发生了死亡事件。
相关问题
library(survival) model1 <- coxph(Surv(days, cens) ~ factor(arms) + cd40 + age + wtkg + homo + race + gender, data = data) surv_fit <- survfit(model1) surv_prob <- predict(surv_fit, newdata =data.frame(cd40=300,age=25,wtkg=50,homo=0,race=0,gender=1), type = "survival") print(surv_prob)检查代码
这段代码使用了R语言中的survival包进行了生存分析。首先定义了一个Cox比例风险模型,其中因变量为生存时间和是否出现截尾(censoring),自变量包括治疗方案(arms)、CD40水平(cd40)、年龄(age)、体重(wtkg)、是否为同性恋(homo)、种族(race)和性别(gender)。然后,使用该模型计算了生存曲线,并预测了某个新观测值的生存概率,即给定cd40、age、wtkg、homo、race和gender的值,预测该个体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仍然存活的概率。最后,将该概率打印输出。 由于没有提供数据,无法检查代码是否正确。
frailty <- rgamma(2139,1,1) data$new_col <- frailty cox_model <- coxph(Surv(days, cens) ~ arms + cd40 + age + wtkg + homo + race + gender+frailty, data = data) HR <- exp(coef(cox_model)["arms"]) cox_snell_residuals <- residuals(cox_model, type = "deviance")阐述这段代码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构建一个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生存分析,并计算生存分析中的相应统计量。
首先,使用R中的rgamma函数生成一个2139个元素的Gamma分布的随机向量,其中参数1和1分别指定了Gamma分布的形状和尺度参数。这个向量被命名为frailty,表示Frailty模型中的随机因素。
接下来,将这个随机向量作为一个新的列添加到名为data的数据框中,并将其命名为new_col。
然后,使用coxph函数构建一个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生存分析。其中,Surv(days, cens)指定了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的变量,arms、cd40、age、wtkg、homo、race和gender是自变量,分别表示治疗组、CD40表达水平、年龄、体重、同性恋、种族和性别等因素。最后一个自变量是之前生成的随机向量frailty,用于描述个体间的相关性和不确定性。
计算完成后,使用exp和coef函数计算治疗组的风险比(HR),并将其存储在变量HR中。
最后,使用residuals函数计算Cox-Snell残差(cox_snell_residuals),这是一种评估模型拟合优度的方法,残差越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模型的拟合就越好。这里使用了“deviance”类型的残差计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