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ta , J_history = gradientDescent(X,np.where(y==i,1,0),initial_theta,1,300,Lambda)
时间: 2023-06-19 20:05:49 浏览: 93
这段代码是在使用梯度下降算法对一个逻辑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其中:
- X 是训练数据的特征矩阵,每行代表一个样本,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 y 是训练数据的标签向量,每个元素代表一个样本的标签;
- i 是当前正在训练的标签值,这段代码是针对二分类问题的,因此 i 只能是 0 或 1;
- initial_theta 是逻辑回归模型的初始参数向量;
- 1 是学习率,控制每次更新参数的步长;
- 300 是迭代次数,表示梯度下降算法要重复多少次才能收敛;
- Lambda 是正则化参数,用于控制模型的复杂度,防止过拟合。
该代码的作用是通过梯度下降算法,最小化逻辑回归模型的代价函数,得到最优的参数向量 theta,从而让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训练数据,并能够泛化到未见过的数据。在训练过程中,J_history 记录了每一次迭代后的代价函数值,可以用于可视化训练过程,以及判断是否收敛。
相关问题
theta, J_history = gradientDescent(X_1,y,np.zeros((2,1)),0.001,4000,Lambda)
这段代码实现了梯度下降算法,用于求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其中,X_1和y分别是输入的特征矩阵和目标变量向量,np.zeros((2,1))是初始化的参数向量,0.001是学习率,4000是迭代次数,Lambda是正则化参数。算法的输出结果是最优的参数向量theta和迭代过程中的误差值J_history。
分析如下代码并给出每条语句的注释function [theta, J_history] = gradientDescent(X, y, theta, alpha, num_iters) m = length(y); % number of training examples J_history = zeros(num_iters, 1); theta1=theta; for iter = 1:num_iters theta(1)=theta(1)-alpha*sum(X*theta1-y)/m;
这是一个实现梯度下降算法的 MATLAB 函数,以下是每条语句的注释:
```matlab
function [theta, J_history] = gradientDescent(X, y, theta, alpha, num_iters)
% 输入参数:
% X:训练数据的特征矩阵,大小为 m x (n+1),其中 m 是训练样本的个数,n 是特征的个数;
% y:训练数据的标签,大小为 m x 1;
% theta:模型参数,大小为 (n+1) x 1,其中 n 是特征的个数;
% alpha:学习率;
% num_iters:梯度下降迭代次数。
%
% 输出参数:
% theta:学习后的模型参数;
% J_history:每次迭代后的损失函数值。
m = length(y); % 训练样本的个数
J_history = zeros(num_iters, 1); % 初始化损失函数值的历史记录
theta1=theta; % 保存上一次迭代的模型参数
for iter = 1:num_iters % 进行 num_iters 次梯度下降迭代
theta(1)=theta(1)-alpha*sum(X*theta1-y)/m; % 根据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模型参数
% theta(1) 是偏置项的模型参数,通过上一次迭代的参数 theta1 和训练数据 X、y 计算得到;
% X*theta1 是训练数据的预测值,用 y 减去预测值得到误差;
% sum(X*theta1-y) 是所有样本的误差之和;
% alpha 是学习率,用来控制梯度下降每次迭代的步长;
% m 是训练样本的个数,用来求误差的平均值。
end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