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长度为 7、初始为空的散列表HT,散列函数H(k)=k%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 22, 43, 15 依次插入到HT后,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时间: 2024-03-11 20:46:28 浏览: 278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不会透露您的任何要求。现在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线性探测再散列法的基本原理。当发生冲突时,线性探测再散列法会沿着散列表的下一个位置继续查找,直到找到空位置或者查找的次数超过了散列表的长度。因此,平均查找长度取决于散列表的装填因子,即关键字个数与散列表长度的比值。
在这个例子中,散列表长度为 7,插入了 3 个关键字,因此装填因子为 3/7。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一下每个关键字在散列表中的位置。由于 H(22)=1,H(43)=1,H(15)=1,这三个关键字都被散列到了位置 1。因此,发生了 2 次冲突。
根据线性探测再散列法的原理,第一个关键字 22 被插入到位置 1,第二个关键字 43 发生冲突后插入到位置 2,第三个关键字 15 发生冲突后插入到位置 3。
现在,我们可以计算平均查找长度了。根据公式 ASL = (成功查找的总次数 + 失败查找的总次数) / 成功查找的总次数,其中成功查找的总次数为 3(因为有 3 个关键字),失败查找的总次数为 0。因此,平均查找长度 ASL = (2+1+1)/3 = 4/3。
所以,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4/3。
相关问题
现有长度为 7、初始为空的散列表 HT,散列函数 H(k)=k % 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 冲突。将关键字 22、43、15 依次插入到 HT 后,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首先,根据散列函数 H(k)=k % 7,关键字 22、43、15 的散列地址分别为 1、1、1。
接下来,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由于关键字 22、43、15 的散列地址都为 1,因此需要进行线性探测再散列:
1. 将关键字 22 插入到散列表中,位置为 1,查找长度为 1。
2. 将关键字 43 插入到散列表中,位置为 2,查找长度为 1。
3. 将关键字 15 插入到散列表中,位置为 3,查找长度为 1。
因此,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1+1+1)/3 = 1,即平均只需要查找 1 个元素就能找到目标关键字。
现有长度为 7、初始为空的散列表ht,散列函数h(k)=k%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 22, 43, 15 依次插入到ht后,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根据线性探测再散列法,当发生冲突时,我们会依次检查散列表中下一个位置,直到找到一个空位置为止。因此,插入关键字 22 时,它会被散列到位置 1,插入关键字 43 时,它会被散列到位置 1 的下一个位置 2,插入关键字 15 时,它会被散列到位置 1 的下两个位置 3。
现在,我们来计算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对于每个关键字,我们需要计算它在散列表中的查找长度,然后将这些长度相加并除以关键字的总数。具体地,对于关键字 22,它在散列表中的查找长度为 1;对于关键字 43,它在散列表中的查找长度为 2;对于关键字 15,它在散列表中的查找长度为 3。因此,关键字的总数为 3,它们在散列表中的查找长度之和为 1+2+3=6。因此,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6/3=2。
因此,插入关键字 22, 43, 15 后,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