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代码 def forward(self, x):#创建计算过程 # x: [b, 1, 28, 28] b张图片 # h1 = relu(xw1+b1) x = F.relu(self.fc1(x)) # h2 = relu(h1w2+b2) x = F.relu(self.fc2(x)) # h3 = h2w3+b3 最后一次不加激活函数,使用均方差来计算 x = self.fc3(x) return x
时间: 2023-06-05 14:06:42 浏览: 62
这是一个Python函数的代码定义,函数名为“forward”,参数为“x”。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对输入的“x”进行前向计算,即通过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过程,得到输出。在神经网络中,前向传播是从输入层开始,依次经过若干个隐藏层,最终到达输出层的过程。因此,“forward”函数实现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前向传播,将输入数据输入到模型中计算出输出结果。
相关问题
class CN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CNN,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5, 16, 3) self.pool1 = nn.MaxPool2d(2) self.conv2 = nn.Conv2d(16, 32, 3, padding=1) self.pool2 = nn.MaxPool2d(2) self.fc1 = nn.Linear(32 * 7 * 7, 32 * 32) self.fc2 = nn.Linear(32 * 32, 4)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conv1(x) x = nn.ReLU()(x) x = self.pool1(x) x = self.conv2(x) x = nn.ReLU()(x) x = self.pool2(x) x = x.view(-1, 32 * 7 * 7) x = self.fc1(x) x = nn.ReLU()(x) x = self.fc2(x) x = x.view(-1, 4, 32, 32) return x 详细讲解这段代码,当这段代码输入一个32 * 32 *的三维矩阵后每一步的影响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它接收一个大小为32 x 32的3D矩阵作为输入,输出一个大小为4 x 32 x 32的3D矩阵。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每一步的影响:
首先,在`__init__`函数中,我们定义了神经网络的各个层,包括两个卷积层、两个最大池化层和两个全连接层。
在`forward`函数中,输入的3D矩阵经过第一个卷积层(`self.conv1`)后,输出一个16通道的特征图,大小为30 x 30(假设未使用padding)。接着,通过ReLU函数进行非线性激活,将所有小于0的值设为0。这一步可以增强模型的非线性表达能力,提高模型的表现。
然后,对特征图进行最大池化操作(`self.pool1`),将每个2 x 2的局部区域取最大值,将特征图的大小缩小为15 x 15,通道数不变。
接下来,经过第二个卷积层(`self.conv2`),输出一个32通道的特征图,大小为15 x 15(假设未使用padding)。同样,通过ReLU函数进行非线性激活。
再次进行最大池化操作(`self.pool2`),将特征图的大小缩小为7 x 7,通道数不变。
然后,通过`view`函数将特征图展开成一个一维向量,大小为32 x 7 x 7 = 1568。这一步将特征图中的像素值重新排列成一维向量,方便进行全连接层的计算。
接着,通过第一个全连接层(`self.fc1`),将一维向量映射到一个32 x 32的向量空间。这一层的神经元数量为32 x 32 = 1024。
然后,再次经过ReLU函数进行非线性激活。
最后,通过第二个全连接层(`self.fc2`),将向量空间映射到一个大小为4 x 1的向量空间,对应着4个类别的概率值。
最后,通过`view`函数将输出的大小为4 x 1的向量重新排列成一个大小为4 x 32 x 32的3D矩阵,输出到下一层或者作为最终的输出。
class LSTMNet(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num_hiddens, num_outputs): super(LSTMNet, self).__init__() #nn.Conv1d(1,16,2), #nn.Sigmoid(), # nn.MaxPool1d(2), #nn.Conv1d(1,32,2), self.hidden_size = num_hiddens # RNN 层,这里的 batch_first 指定传入的是 (批大小,序列长度,序列每个位置的大小) # 如果不指定其为 True,传入顺序应当是 (序列长度,批大小,序列每个位置的大小) input_size= num_inputs.view(len(input_x), 1, -1)//24 self.rnn = torch.nn.LSTM(input_size, hidden_size=num_hiddens,batch_first=True) # 线性层 self.dense = torch.nn.Linear(self.hidden_size*24, 256) self.dense2 = torch.nn.Linear(256,num_outputs) # dropout 层,这里的参数指 dropout 的概率 self.dropout = torch.nn.Dropout(0.3) self.dropout2 = torch.nn.Dropout(0.5) # ReLU 层 self.relu = torch.nn.ReLU() # 前向传播函数,这是一个拼接的过程,使用大量变量是为了避免混淆,不做过多讲解 def forward(self, x): # x shape: (batch_size, 24, 307) # LSTM 层会传出其参数,这里用 _ 将其舍弃 h, _ = self.rnn(x) # LSTM 层会传出 (batch_size, 24, num_hiddens) 个参数,故需要 reshape 后丢入全连接层 h_r = h.reshape(-1,self.hidden_size*24) h_d = self.dropout(h_r) y = self.dense(h_d) drop_y = self.dropout2(y) a = self.relu(drop_y) y2 = self.dense2(a) return y2
这是一个使用LSTM网络进行序列预测的模型,输入是一个形状为(batch_size, 24, 307)的张量。在模型的初始化方法中,定义了LSTM层、线性层、dropout层和ReLU层。在前向传播方法中,首先将输入张量传入LSTM层得到输出h,然后将h重新reshape成形状为(batch_size, num_hiddens*24)的张量,再经过线性层、dropout层和ReLU层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y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