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经过两层折射率不匹配的介质时,用matlab模拟光强轴向分布图
时间: 2023-11-28 19:49:46 浏览: 208
这个问题涉及到光的折射和传播,需要使用光学相关的知识和MATLAB的编程技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思路和代码示例供参考。
1. 定义介质折射率
首先需要定义两种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可以使用常数或者函数来表示。例如,假设第一层介质的折射率为1.5,第二层介质的折射率为1.3,可以定义如下:
```matlab
n1 = 1.5; % 第一层介质折射率
n2 = 1.3; % 第二层介质折射率
```
如果折射率是一个函数,可以使用MATLAB的函数句柄来表示。例如,假设第二层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随深度变化的函数,可以定义如下:
```matlab
n1 = 1.5; % 第一层介质折射率
n2 = @(z) 1.3 + z/1000; % 第二层介质折射率随深度线性变化
```
这里假设深度单位为微米,折射率随深度每增加1微米增加0.001。
2. 定义光线入射角度和波长
假设光线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入射角度为0度。可以定义入射角度和波长:
```matlab
theta = 0; % 光线入射角度,单位为度
lambda = 0.5; % 光波长,单位为微米
```
3.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满足:
$$ n_1 \sin\theta_1 = n_2 \sin\theta_2 $$
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为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根据菲涅尔公式,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分别为:
$$ r_\parallel = \frac{n_1\cos\theta_1 - n_2\cos\theta_2}{n_1\cos\theta_1 + n_2\cos\theta_2} $$
$$ t_\parallel = \frac{2n_1\cos\theta_1}{n_1\cos\theta_1 + n_2\cos\theta_2} $$
其中,$r_\parallel$和$t_\parallel$分别为平行极化光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cos\theta_2$可以根据斯涅尔定律计算。
在MATLAB中,可以定义一个函数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matlab
function [r, t] = fresnel(theta, n1, n2)
% 计算平行极化光的反射和透射系数
% theta: 光线入射角度,单位为度
% n1: 第一层介质折射率
% n2: 第二层介质折射率或折射率函数句柄
% 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theta1 = deg2rad(theta);
% 计算折射角度
theta2 = asin(n1/n2*sin(theta1));
%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cos_theta1 = cos(theta1);
cos_theta2 = cos(theta2);
r = (n1*cos_theta1 - n2*cos_theta2) / (n1*cos_theta1 + n2*cos_theta2);
t = 2*n1*cos_theta1 / (n1*cos_theta1 + n2*cos_theta2);
end
```
如果第二层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函数,可以在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时根据当前深度计算折射率:
```matlab
function [r, t] = fresnel(theta, n1, n2_func, z)
% 计算平行极化光的反射和透射系数
% theta: 光线入射角度,单位为度
% n1: 第一层介质折射率
% n2_func: 第二层介质折射率随深度变化的函数句柄
% z: 当前深度,单位为微米
% 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theta1 = deg2rad(theta);
% 计算折射角度和折射率
n2 = n2_func(z);
theta2 = asin(n1/n2*sin(theta1));
%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cos_theta1 = cos(theta1);
cos_theta2 = cos(theta2);
r = (n1*cos_theta1 - n2*cos_theta2) / (n1*cos_theta1 + n2*cos_theta2);
t = 2*n1*cos_theta1 / (n1*cos_theta1 + n2*cos_theta2);
end
```
4. 计算光强分布
根据光的传播原理,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衰减,衰减系数与透射系数有关。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模拟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并计算每个深度的光强度。
例如,假设光线从第一层介质中心垂直向下传播,计算每个深度的光强度:
```matlab
% 定义参数
n1 = 1.5; % 第一层介质折射率
n2 = 1.3; % 第二层介质折射率
theta = 0; % 光线入射角度,单位为度
lambda = 0.5; % 光波长,单位为微米
z_max = 10; % 模拟深度范围,单位为微米
dz = 0.1; % 模拟深度步长,单位为微米
% 初始化光强度和深度数组
I = zeros(1, z_max/dz);
z = (1:length(I))*dz;
%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r, t] = fresnel(theta, n1, n2, z(1));
% 计算入射光强度
I(1) = 1;
% 循环计算光强度
for i = 2:length(I)
% 计算衰减系数
k = exp(-n2*4*pi/lambda*(z(i)-z(i-1))*sqrt(1-(n1/n2*sin(theta))^2));
% 计算透射光强度
I(i) = k*t^2*I(i-1);
% 更新入射角度
theta = asin(n2/n1*sin(theta));
%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r, t] = fresnel(theta, n2, n1, z(i));
end
```
如果第二层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随深度变化的函数,可以在循环中调用函数计算折射率和反射透射系数:
```matlab
% 定义参数
n1 = 1.5; % 第一层介质折射率
n2 = @(z) 1.3 + z/1000; % 第二层介质折射率随深度线性变化
theta = 0; % 光线入射角度,单位为度
lambda = 0.5; % 光波长,单位为微米
z_max = 10; % 模拟深度范围,单位为微米
dz = 0.1; % 模拟深度步长,单位为微米
% 初始化光强度和深度数组
I = zeros(1, z_max/dz);
z = (1:length(I))*dz;
%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r, t] = fresnel(theta, n1, n2, z(1));
% 计算入射光强度
I(1) = 1;
% 循环计算光强度
for i = 2:length(I)
% 计算衰减系数
k = exp(-n2(z(i))*4*pi/lambda*(z(i)-z(i-1))*sqrt(1-(n1/n2(z(i))*sin(theta))^2));
% 计算透射光强度
I(i) = k*t^2*I(i-1);
% 更新入射角度
theta = asin(n2(z(i))/n1*sin(theta));
% 计算反射和透射系数
[r, t] = fresnel(theta, n2(z(i)), n1, z(i));
end
```
5. 绘制光强分布图
最后可以使用MATLAB的绘图函数将光强度随深度的分布图绘制出来。例如:
```matlab
plot(z, I);
xlabel('深度 / \mum');
ylabel('光强度');
title('光线在两层折射率不匹配介质中传播的光强分布');
```
这会得到一个光强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如果需要绘制不同波长的光线或者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线的分布图,可以在循环中调整入射角度和波长,并将多个光强度数组合并绘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