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um] = bwlabel(Img_BW);%计算连通区域的个数对连通区域进行标记 figure; imshow(L); [h,w,~]=size(Img_BW); figure;imshow(Img); for i=1:num Img_temp=Img_BW; Img_temp(L~=i)=0; Index=find(Img_temp==1); %计算每个连通区域的坐标值 nums=length(Index); % 如果连通区域面积太小,认为是噪声区域 if nums<4500 continue; end
时间: 2023-06-26 16:03:24 浏览: 72
这段代码是对二值图像进行连通区域分析,用于检测图像中的目标物体。
首先使用 bwlabel 函数计算连通区域的个数,并对连通区域进行标记。然后,遍历每个连通区域,通过将其他连通区域的像素值设为 0,实现将当前连通区域的像素值设为 1,即提取出当前连通区域。计算连通区域的坐标值,判断连通区域的面积是否太小,如果面积太小则认为是噪声区域,跳过该连通区域。最终可以在原始图像上显示提取出的目标物体。
相关问题
mLabel = bwlabel(Img_bw); stats = regionprops(imLabel,'Area'); area = cat(1,stats.Area); index = find(area==max(area)); Img_bw = ismember(imLabel,index); Img_BW1=im2bw(Img_gray,0.5*graythresh(Img_gray(Img_bw~=0))); Img_BW1=Img_BW1.*Img_bw; Img_bw_kong=Img_bw-Img_BW1;
这段代码是用于进行图像分割的,也就是将图像中的不同区域分离出来。具体来说,代码首先使用`bwlabel`函数对二值化图像`Img_bw`进行连通域标记,得到每个连通域的标记号。然后使用`regionprops`函数计算每个连通域的面积,将所有面积放入一个数组`area`中。接着找到面积最大的连通域的标记号,用`ismember`函数提取该连通域,并将其保存到`Img_bw`中。
接下来,根据图像的灰度阈值,使用`im2bw`函数将原图像`Img_gray`转化为二值图像`Img_BW1`。由于前面已经得到了目标区域的二值图像,所以这里需要将`Img_BW1`与`Img_bw`相乘,将非目标区域的像素点置零,得到最终的二值图像`Img_bw_kong`,即空白区域的二值化结果。
[l,m] = bwlabel(~bw_img);
这段代码使用了 MATLAB 中的 bwlabel 函数对输入的二值图像 bw_img 进行连通域标记,并将标记结果保存在标记矩阵 l 中,同时返回连通域的数量 m。
具体来说,~bw_img 表示对 bw_img 取反,将图像中的前景和背景颜色颠倒,这是因为 bwlabel 函数默认将二值图像中的非零像素视为前景,而我们常常将目标物体设为非零像素。因此,将图像取反后,目标物体就变成了前景,容易被 bwlabel 函数处理。
bwlabel 函数的返回值包括标记矩阵和连通域数量。标记矩阵 l 的大小与输入图像 bw_img 相同,其中每个连通区域被标记为一个不同的整数值。连通域数量 m 表示输入图像中有多少个连通区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