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x-g_h).^2)/sum((x-mean(x)).^2)求得是什么
时间: 2024-05-28 16:11:35 浏览: 27
这个式子是计算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也称为 $R^2$(R-squared)值。其中,$x$ 是真实值,$g_h$ 是回归模型预测的值。这个式子表示回归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程度,其值介于 0 和 1 之间。
具体来说,分子是残差平方和,表示回归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分母是总平方和,表示真实值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平方和。当 $R^2$ 值越接近 1 时,表示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当 $R^2$ 值越接近 0 时,表示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
相关问题
请逐条解释分析下面这段程序:%三层博弈,电网-充电站-用户 %电网-充电站,合作博弈,Pareto均衡 %充电站-用户,主从博弈,KKT条件 clear clc %%%%主从博弈%%% PL=[1733.66666666000;1857.50000000000;2105.16666657000;2352.83333343000;2476.66666657000;2724.33333343000;2848.16666657000;2972;3219.66666657000;3467.33333343000;3591.16666657000;3715.00000000000;3467.33333343000;3219.66666657000;2972;2600.50000000000;2476.66666657000;2724.33333343000;2972;3467.33333343000;3219.66666657000;2724.33333343000;2229;1981.33333343000]; a=0.55*PL/mean(PL); b=0.55/mean(PL)*ones(24,1); %b=zeros(24,1); lb=0.2; ub=1; T_1=[1;1;1;1;1;1;0;0;0;0;0;0;0;0;0;0;0;0;0;0;0;1;1;1];%%%早出晚归型 T_2=[1;1;1;1;1;1;1;1;0;0;0;0;1;1;1;0;0;0;0;1;1;1;1;1];%%%上班族 T_3=[0;0;0;0;0;0;0;1;1;1;1;1;1;1;1;1;1;1;1;1;0;0;0;0];%%%夜班型 Ce=sdpvar(24,1);%电价 Pb=sdpvar(24,1);%购电 Pc1=sdpvar(24,1);%一类车充电功率 Pc2=sdpvar(24,1);%二类车充电功率 Pc3=sdpvar(24,1);%三类车充电功率 C=[lb<=Ce<=ub,mean(Ce)==0.7,Pb>=0];%边界约束 C=[C,Pc1+Pc2+Pc3==Pb];%能量平衡 L_u=sdpvar(1,3);%电量需求等式约束的拉格朗日函数 L_lb=sdpvar(24,3);%充电功率下限约束的拉格朗日函数 L_ub=sdpvar(24,3);%充电功率上限约束的拉格朗日函数 L_T=sdpvar(24,3);%充电可用时间约束的拉格朗日函数 f=200*L_u(1)*(0.9*42-9.6)+150*L_u(2)*(0.9*42-9.6)+50*L_u(3)*(0.9*42-9.6)+sum(sum(L_ub).*[32*30,32*30,16*30])-sum(a.*Pb+b.*Pb.^2);%目标函数 C=[C,Ce-L_u(1)*ones(24,1)-L_lb(:,1)-L_ub(:,1)-L_T(:,1)==0,Ce-L_u(2)*ones(24,1)-L_lb(:,2)-L_ub(:,2)-L_T(:,2)==0,Ce-L_u(3)*ones(24,1)-L_lb(:,3)-L_ub(:,3)-L_T(:,3)==0];%KKT条件 C=[C,sum(Pc1)==200*(0.9*42-9.6),sum(Pc2)==150*(0.9*42-9.6),sum(Pc3)==50*(0.9*42-9.6)];%电量需求约束 for t=1:24 if T_1(t)==0 C=[C,Pc1(t)==0]; else C=[C,L_T(t,1)==0]; end if T_2(t)==0 C=[C,Pc2(t)==0]; else C=[C,L_T(t,2)==0]; end if T_3(t)==0 C=[C,Pc3(t)==0]; else C=[C,L_T(t,3)==0]; end end b_lb=binvar(24,3);%充电功率下限约束的松弛变量 b_ub=binvar(24,3);%充电功率上限约束的松弛变量 M=1000000; for t=1:24 if T_1(t)==0 C=[C,L_ub(t,1)==0,b_ub(t,1)==1,b_lb(t,1)==1]; else C=[C,L_lb(t,1)>=0,L_lb(t,1)<=M*b_lb(t,1),Pc1(t)>=0,Pc1(t)<=M*(1-b_lb(t,1)),Pc1(t)<=32*30,32*30-Pc1(t)<=M*b_ub(t,1
这段程序是一个三层博弈模型,用于描述电网、充电站和用户之间的博弈关系。该模型分为三个部分:
1. 电网-充电站:合作博弈,Pareto均衡
2. 充电站-用户:主从博弈,KKT条件
3. 用户-用户:纳什均衡
具体来说,该程序根据三个层次的博弈关系,建立了一个最优化模型,以求得能够实现博弈均衡的最优方案。该模型的目标是最小化总成本,包括购电成本、充电成本和电网供电成本等。
在该模型中,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如电网需要满足电量平衡和电价等约束,充电站需要满足充电功率上下限和充电可用时间等约束,用户需要满足电量需求等约束。
为了求解该最优化模型,程序利用了凸优化方法,通过定义拉格朗日函数和松弛变量等手段,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凸优化问题,并利用现成的凸优化求解器求解。最终,该模型得出的最优解能够实现电网、充电站和用户之间的博弈均衡,从而实现最小化总成本的目标。
def dice_coef_fun(smooth=1): def dice_coef(y_true, y_pred): #求得每个sample的每个类的dice intersection = K.sum(y_true * y_pred, axis=(1,2,3)) union = K.sum(y_true, axis=(1,2,3)) + K.sum(y_pred, axis=(1,2,3)) sample_dices=(2. * intersection + smooth) / (union + smooth) #一维数组 为各个类别的dice #求得每个类的dice dices=K.mean(sample_dices,axis=0) return K.mean(dices) #所有类别dice求平均的dice return dice_coef def dice_coef_loss_fun(smooth=0): def dice_coef_loss(y_true,y_pred): return 1-1-dice_coef_fun(smooth=smooth)(y_true=y_true,y_pred=y_pred) return dice_coef_loss
这段代码定义了两个函数,`dice_coef_fun` 和 `dice_coef_loss_fun`,用于计算 Dice Coefficient 和 Dice Coefficient Loss。
首先是 `dice_coef_fun` 函数,它接受一个平滑因子 `smooth` 的默认值为 1。在函数内部,首先计算了预测值 `y_pred` 和真实标签 `y_true` 的交集,并对其进行求和操作,轴为 (1,2,3)。然后,计算了真实标签和预测值的总和,并同样进行求和操作。最后,根据 Dice Coefficient 的公式,将交集乘以 2 并加上平滑因子,再除以总和与平滑因子之和,得到每个类别的 Dice Coefficient。最终,将所有类别的 Dice Coefficient 求平均,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接下来是 `dice_coef_loss_fun` 函数,它接受一个平滑因子 `smooth` 的默认值为 0。在函数内部,调用了 `dice_coef_fun` 函数,并将 `y_true` 和 `y_pred` 作为参数传入。然后,将 `dice_coef_fun` 的返回值与 1 相减,并再次减去 1,得到 Dice Coefficient Loss 的值,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这段代码使用了 Keras(或者 TensorFlow)的张量操作。如果你有关于这些函数的任何问题,请继续提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