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python带注释
时间: 2023-10-17 15:17:27 浏览: 122
当然,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以下是快速排序的 Python 代码及注释:
```python
def quick_sort(arr):
"""
快速排序函数
参数:
arr: 待排序数组
返回值:
排好序的数组
"""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else:
# 选择基准点,这里选择中间位置的数
pivot = arr[len(arr) // 2]
# 将数组分成比基准点小和比基准点大的两部分
lef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middle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igh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 递归排序左右两部分
return quick_sort(left) + middle + quick_sort(right)
```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相关问题
用Python语言实现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注释用中文
好的,这里是使用Python语言实现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的代码,带有中文注释:
起泡排序: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获取数组的长度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
for i in range(n):
# 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排序的次数
# 由于每一轮排序会将最大的元素移到最后,因此每一轮的次数都应该减 1
# 同时,由于每一轮都会将一个元素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因此内层循环的范围应该缩小一定的量
for j in range(0, n-i-1):
# 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return arr # 返回排序后的数组
```
快速排序:
```python
def quick_sort(arr):
if len(arr) <= 1: # 如果数组的长度小于等于 1,直接返回该数组
return arr
else:
pivot = arr[0] # 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元素
left = [] # 定义一个空的左子数组
right = [] # 定义一个空的右子数组
# 遍历数组中除了枢轴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
for i in range(1, len(arr)):
if arr[i] < pivot: # 如果元素小于枢轴元素,将其放入左子数组中
left.append(arr[i])
else: # 如果元素大于等于枢轴元素,将其放入右子数组中
right.append(arr[i])
# 递归地对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进行排序,并将它们与枢轴元素合并起来
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
```
注释中解释了算法的每一步操作,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些实现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数据结构和排序需求。
用Python语言实现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注释用中文,并举例子证明
好的,这里是使用Python语言实现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的代码,带有中文注释,并附有示例验证:
起泡排序: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获取数组的长度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
for i in range(n):
# 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排序的次数
# 由于每一轮排序会将最大的元素移到最后,因此每一轮的次数都应该减 1
# 同时,由于每一轮都会将一个元素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因此内层循环的范围应该缩小一定的量
for j in range(0, n-i-1):
# 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return arr # 返回排序后的数组
# 示例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print("排序前的数组:", 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bubble_sort(arr))
```
输出结果:
```
排序前的数组: [64, 34, 25, 12, 22, 11, 90]
排序后的数组: [11, 12, 22, 25, 34, 64, 90]
```
快速排序:
```python
def quick_sort(arr):
if len(arr) <= 1: # 如果数组的长度小于等于 1,直接返回该数组
return arr
else:
pivot = arr[0] # 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枢轴元素
left = [] # 定义一个空的左子数组
right = [] # 定义一个空的右子数组
# 遍历数组中除了枢轴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
for i in range(1, len(arr)):
if arr[i] < pivot: # 如果元素小于枢轴元素,将其放入左子数组中
left.append(arr[i])
else: # 如果元素大于等于枢轴元素,将其放入右子数组中
right.append(arr[i])
# 递归地对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进行排序,并将它们与枢轴元素合并起来
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
# 示例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print("排序前的数组:", 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quick_sort(arr))
```
输出结果:
```
排序前的数组: [64, 34, 25, 12, 22, 11, 90]
排序后的数组: [11, 12, 22, 25, 34, 64, 90]
```
可以看到,两种算法都成功地将数组排序了,并且输出的结果与预期相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https://csdnimg.cn/download_wenku/file_type_ask_c1.png)
![](https://csdnimg.cn/download_wenku/file_type_ask_c1.png)
![docx](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01.png)
![zip](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4901.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img-home.csdnimg.cn/images/20241231045053.png)
![](https://csdnimg.cn/download_wenku/file_type_ask_c1.png)
![](https://csdnimg.cn/download_wenku/file_type_ask_c1.png)
![](https://csdnimg.cn/download_wenku/file_type_ask_c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