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harmonic随机生成的基底向量代码
时间: 2024-01-22 17:19:29 浏览: 60
polyharmonic随机生成的基底向量是通过以下代码实现的: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polyharmonic_spline(x, y, d, k):
n = len(x)
A = np.zeros((n,n))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if i!=j:
r = np.sqrt((x[i]-x[j])**2 + (y[i]-y[j])**2)
A[i,j] = r**(2*k) * np.log(r+1e-10)
P = np.zeros((n,d))
for i in range(d):
b = np.random.normal(size=n)
P[:,i] = np.linalg.solve(A,b)
return P
```
其中,x和y分别是数据点的横纵坐标,d是生成的基底向量的维度,k是多项式次数。该函数首先计算了距离矩阵A,然后使用随机正态分布的向量b解决线性系统Ax=b,得到基底向量矩阵P。最后将P作为输入传递给训练模型,用于优化模型的参数。
相关问题
polyharmonic随机生成的基底向量代码matlab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Matlab 代码示例,用于生成使用 Polyharmonic 次方作为核函数的随机基向量:
```matlab
% 参数设置
num_basis = 100; % 基向量数量
dim = 2; % 向量维度
power = 3; % Polyharmonic 次方
% 生成随机基向量
basis = rand(dim, num_basis);
distances = pdist2(basis', basis', 'euclidean');
kernels = max(distances.^power - 1, 0);
coeffs = mvnrnd(zeros(1, num_basis), kernels);
% 绘制基向量
figure;
scatter(basis(1,:), basis(2,:), 'filled');
hold on;
quiver(basis(1,:), basis(2,:), coeffs(:,1), coeffs(:,2), 'linewidth', 1.5);
axis equal;
```
这段代码会生成 `num_basis` 个随机的基向量,并且使用 Polyharmonic 核函数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使用这些距离计算核矩阵,并从多元高斯分布中采样系数向量。最后,使用 `quiver` 函数将基向量和系数向量可视化。
请注意,这个代码示例可能不是最优化的实现方式,因此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同时,Polyharmonic 核函数也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polyharmonic随机生成的基底向量
Polyharmonic随机生成的基底向量是指在多项式核函数上进行随机生成的一组基底向量。这种方法是一种基于核函数的随机特征映射方法,常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和分类问题中。
具体来说,多项式核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核函数,其定义为 $K(x,y) = (x^T y + c)^d$,其中 $x$, $y$ 是样本点,$c$ 是常数,$d$ 是多项式的次数。根据多项式核函数,可以通过随机生成一组基底向量来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从而提高分类的效率。
Polyharmonic随机生成的基底向量是指在多项式核函数上进行随机生成的一组基底向量。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随机生成一组基底向量,并将数据映射到这些基底向量所生成的空间中,从而实现数据的降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维数据的分类问题,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机器学习任务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