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这段代码的运行图像fs = 25600000; % 采样率 T = 10e-6; % 周期 N = 256; % 采样点个数 f0 = 77e9; % 起始频率 B = 77e9/2; % 带宽 Tchirp = 512*T; % chirp时间 c = 3e8; % 光速 t = linspace(0, Tchirp, N*512); % 时间向量 s = cos(2*pi*(f0*t + B/2*t.^2/Tchirp)); % FMCW信号 R = 50; % 目标物体距离 ts = t + 2*R/c; % 时间向量 sr = cos(2*pi*(f0*(ts) + B/2*(ts).^2/Tchirp)); % 接收信号 S = fft(sr, 256); % FFT变换 k = find(abs(S) == max(abs(S))); % 获取频率偏移 R = 2*B/(k*fs*c); % 计算距离 disp(['目标物体距离为', num2str(R), '米']);
时间: 2023-12-20 22:06:13 浏览: 91
读取 dicom 图像的目录:fs = dicomreaddir ('dirname');-matlab开发
很抱歉,我无法给出代码的运行图像,但是我可以解释一下这段代码的运行过程。
这段代码主要是模拟 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雷达的工作过程。首先定义了采样率 fs、周期 T、采样点个数 N、起始频率 f0、带宽 B、chirp 时间 Tchirp、光速 c 等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生成了一个 FMCW 信号 s,此时该信号是发送出去的信号。
接下来定义了目标物体距离 R,并根据 R 计算出接收信号的时间向量 ts。然后根据接收信号和采样点个数 N 进行 FFT 变换得到频域上的信号 S。接着找到频域信号中幅值最大的位置 k,根据 k 和其他参数计算出目标物体距离 R,最后输出目标物体距离。
总的来说,这段代码主要是模拟了雷达的工作过程,将发送出去的信号和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处理,通过计算得到了目标物体的距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