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 = pic(imm) # 二值化处理,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图像 ret, thresh = cv2.threshold(imm, 127, 255, cv2.THRESH_BINARY) # 寻找图像中的边缘 contours, hierarchy = cv2.findContours(thresh, cv2.RETR_TREE, cv2.CHAIN_APPROX_SIMPLE) # 绘制边缘 cv2.drawContours(imm, contours, -1, (0, 255, 0), 3)为什么没有标出框来
时间: 2023-08-13 19:39:54 浏览: 158
根据你提供的代码,这部分代码对图像进行了二值化处理,然后寻找图像中的边缘,并绘制出边缘,但是并没有标出框来。如果你想要标出框来,可以使用cv2.boundingRect()函数来计算轮廓的边界框并绘制矩形。示例代码如下:
```
imm = pic(imm) # 二值化处理,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图像
ret, thresh = cv2.threshold(imm, 127, 255, cv2.THRESH_BINARY)
# 寻找图像中的边缘
contours, hierarchy = cv2.findContours(thresh, cv2.RETR_TREE, cv2.CHAIN_APPROX_SIMPLE)
# 绘制边缘
for contour in contours:
# 计算轮廓的边界框
x, y, w, h = cv2.boundingRect(contour)
# 绘制矩形框
cv2.rectangle(imm, (x, y), (x+w, y+h), (0, 255, 0), 3)
```
这样就可以在图像上标出框来了。
相关问题
def pic(imm): ret, binary = cv2.threshold(imm, 200, 255, cv2.THRESH_BINARY | cv2.THRESH_OTSU)# 二值化 k = np.ones((7, 7), np.uint8)#定义核 binary = cv2.erode(binary, k)# 腐蚀 return binary具体是怎么处理的详细说明
好的,具体解释一下这段代码的处理过程。
1. `cv2.threshold(imm, 200, 255, cv2.THRESH_BINARY | cv2.THRESH_OTSU)`:这行代码使用了 OpenCV 库中的 `threshold` 函数,将输入的图像 `imm` 进行二值化处理。这里的参数 `200` 表示阈值,也就是将灰度值大于等于 200 的像素点设为 255,灰度值小于 200 的像素点设为 0。`cv2.THRESH_BINARY | cv2.THRESH_OTSU` 表示使用大津算法自动确定阈值。
2. `np.ones((7, 7), np.uint8)`:这行代码定义了一个 7x7 的矩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kernel)。
3. `cv2.erode(binary, k)`:这行代码使用了 OpenCV 库中的 `erode` 函数,对二值化后的图像 `binary` 进行腐蚀操作,使用上一步定义的核 `k` 进行操作。腐蚀操作会将图像中像素值较高的区域逐渐缩小,从而使图像中的细节更加清晰。
4. 最后,函数返回处理后的二值化图像 `binary`。
ret, binary = cv2.threshold(imm, 240, 255, cv2.THRESH_BINARY | cv2.THRESH_OTSU)
这段代码使用OpenCV库中的cv2.threshold函数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函数的第一个参数imm是输入图像,第二个参数240是阈值,像素值大于等于阈值的像素被设为255(白色),小于阈值的像素被设为0(黑色)。第三个参数255是指定输出图像中高于阈值的像素值。第四个参数cv2.THRESH_BINARY | cv2.THRESH_OTSU是指定使用OTSU算法自动选择最佳阈值进行二值化。函数的返回值ret是OTSU算法选择的最佳阈值,binary是输出的二值化图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