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fibonacci_inner(n, cache):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r = 0 # TODO(You): 实现缓存 def fibonacci(n): return fibonacci_inner(n, {})是怎么实现将cache传入{}
时间: 2023-06-17 11:03:59 浏览: 145
在这段代码中,cache是一个字典,用于存储已经计算过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以便在后续的计算中直接使用,避免重复计算。
当调用`fibonacci(n)`函数时,它会调用`fibonacci_inner(n, {})`函数,并将一个空字典作为第二个参数传递给它。在`fibonacci_inner()`函数内部,它会接收这个字典作为第二个参数,并用它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值。
具体来说,当需要计算第n个斐波那契数时,`fibonacci_inner()`函数首先检查这个数是否已经被计算过,如果是,直接从cache中取出并返回。如果没有被计算过,则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存储到cache中,以便后续使用。
因此,通过将一个空字典作为第二个参数传递给`fibonacci_inner()`函数,就实现了将cache传入{}的操作。
相关问题
def fibonacci(n): if n==1 or n==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1)+fibonacci(n-2) n=int(input()) print(fibonacci(n)) 翻译
def fibonacci(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n = int(input())
print(fibonacci(n)) Translation
请解释一下这段代码:class Solution: res_dict = dict() def fib(self, n: int) -> int: if n == 0: return 0 if n == 1: return 1 if n in self.res_dict: return self.res_dict[n] res = self.fib(n-1) + self.fib(n-2) self.res_dict[n] = res return res
这是一个求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递归算法,并且使用了动态规划的思想来减少重复计算。
代码解释如下:
1. 定义一个名为Solution的类。
2. 在类中定义一个名为res_dict的类变量,该变量是一个字典,用于保存已经计算过的斐波那契数列数字以避免重复计算。
3. 定义一个名为fib的方法,该方法接收一个整数参数n,并返回斐波那契数列中第n项的值。
4. 首先判断n是否为0或1,如果是则直接返回相应的结果。
5. 然后判断字典中是否已经计算过了第n项,如果是则直接返回字典中保存的结果。
6. 如果字典中没有保存第n项的结果,则递归调用fib方法来计算第n-1项和第n-2项,并将它们相加得到第n项的结果。
7. 将第n项的结果保存在字典中,并返回该结果。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每个斐波那契数列数字只需要计算一次,空间复杂度也为O(n),因为需要保存所有已经计算过的结果。使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可以大大优化算法的性能,特别是对于大的n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