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代码def fibonacci(n): if n == 1: return 1 elif n == 2: return 2 else: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时间: 2024-03-24 20:38:34 浏览: 60
好的,递归算法的效率比较低,因为会重复计算很多子问题。可以使用记忆化搜索来优化递归算法,避免重复计算。
记忆化搜索的思路是,在递归过程中,将已经计算出来的结果存储起来,避免重复计算。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一个字典(或数组)来记录每个格子的不同方式数量,如果已经计算过,则直接返回结果,否则继续递归计算。
下面是优化后的代码:
```python
memo = {} # 定义一个字典,用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结果
def fibonacci(n):
if n in memo: # 如果已经计算过,则直接返回结果
return memo[n]
if n == 1:
result = 1
elif n == 2:
result = 2
else:
result =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memo[n] = result # 将计算结果存储到字典中
return result
```
这个函数的含义和之前的函数相同,区别在于使用了记忆化搜索来优化递归算法。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记忆化搜索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增加空间复杂度。因为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已经计算过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相关问题
s=eval(input()) sum=0 def f(s): if s==1: return 2 elif s==2: return 3 else: return f(s-2)+f(s-1) for i in range(1,s): if i%2==0: fenzi=i else: fenzi=-i sum=sum+fenzi/f(i) sum=sum+1 print('{:.8f}'.format(sum))
好的,以下是对该段代码的简化和优化:
```
s = eval(input())
sum = 1
a = 2
b = 3
for i in range(2, s):
if i % 2 == 0:
sum += i / a
a = a + b
else:
sum -= i / b
b = a + b
print('{:.8f}'.format(sum))
```
这段代码的主要变化包括:
1. 删除了无用的 `eval` 和 `input` 函数调用,并将输入的值直接赋值给变量 `s`。
2. 删除了全局变量 `s` 和函数 `f`,并将 `s` 的值直接传递给 `range` 函数。
3. 将变量 `sum` 的初始值从 0 改为 1,并在循环体中累加分数的值。
4. 使用两个变量 `a` 和 `b` 分别保存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两个数,在循环体中更新它们的值,以便计算后面的分数。
最终,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与原始代码一致,但更加简洁和易于理解。
将下面的代码写个注释def func(a): def func_1(n): if n==0: return 0 elif n==1 or n==2: return 1 else: return func_1(n-2)+func_1(n-1) list_1=[] for i in range(a): list_1.append(func_1(i)) return list_1 print(func(10))
# 定义一个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def func(a):
# 定义一个内部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def func_1(n):
# 如果n为0,返回0
if n == 0:
return 0
# 如果n为1或2,返回1
el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 递归调用自身,返回第n-2和第n-1个斐波那契数之和
return func_1(n-2) + func_1(n-1)
# 定义一个空列表,用来存放斐波那契数列
list_1 = []
# 循环a次,将每个数的斐波那契数添加到list_1中
for i in range(a):
list_1.append(func_1(i))
# 返回斐波那契数列
return list_1
# 打印函数func的返回值,参数为10
print(func(10))
阅读全文